人大重阳网 刘英: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要结合新质生产力来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英  /  

刘英: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要结合新质生产力来看

发布时间:2024-04-26 作者: 刘英 

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创新来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要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就要结合新质生产力来看。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文章《从新质生产力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创新来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要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就要结合新质生产力来看。现将内容发布如下:



image.png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该目标符合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通过高质量发展所能达到的一个较高的目标。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大任务之首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期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愈发明显。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技术创新在经济中的占比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高,新动能新优势继续加速发展壮大。前两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41.2%,集成电路制造增长21.6%,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18.2%。


不仅如此,新产业投资提速,新动能加速转变,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去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9.4%。前两个月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1%,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行业的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46.4%和17.7%。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本质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创新来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要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就要结合新质生产力来看。


从发展历史来看,生产力理论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阶段而演进的。如农业社会只能出现魁奈的土地生产力理论,再到后来,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进步,发展到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及萨伊创设的市场生产力理论和李嘉图创设的比较生产力理论等。如果说他们都是单一研究生产力的话,那么马克思则是更加全面地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正是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过程中,马克思将生产力理论从物质生产力发展到社会生产力。


从科技革命到产业革命,从电气化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改变,演化为通过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


在新质生产力中,数据生产力是重要的一部分。全要素生产率除了涵盖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之外,新增了数据要素,而数据要素不只是一种单一的要素,其与其他要素相结合能够发挥数据乘数效应和叠加效应,进而衍生出新的生产力。这表现为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收益不减而递增,全要素生产率全面跃升,生产力成倍增长。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向创新要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达到30%,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功能贡献率高达1/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还提出“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可以看到,当前不仅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而且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领先优势,加快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激活全球经济的动能。


数据能够产生倍增效应,助力更快速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如摩尔定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速度一样,通过数据赋能产业,算力、算法的提升本身就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中国虽然有超过10亿的网民和智能手机用户,但互联网的普及率仅为76.4%,仍有2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中国拥有14亿多的人口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每个人既是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为中国的数字产业奠定了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有潜力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地区。


如果说数据能产生倍增效应,那么“人工智能+”则会产生乘数效应,进而更高质量地提升新质生产力。在中国,人工智能+制造业就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农业就是智慧农业,人工智能+交通就是智慧交通,人工智能+城市就是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教育等人工智能+服务业就是新服务,“人工智能+”可以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新动能。比如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足够丰富的人群、足够丰富的应用场景、足够丰富的数据集中产生足够多的生产力,这就是新质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抑或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本身所具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基因,都兼顾了供给侧与需求侧。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化、智能化的投入,比如新基建的发展,本身就给制造业、交通基础设施等带来了大规模的新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伴随着数据的累积,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人们收入的增长,无论是电子商务平台还是跨境电商都会带动消费的增长和不断升级。由此,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智慧产业的发展都能从投资端到消费端全面带升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正是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