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一促两稳,如何接续发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英  /  

一促两稳,如何接续发力?

发布时间:2024-06-04 作者: 刘 英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风险与挑战。各部门须直面发展难题、精准对症出招,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目标而接续奋斗。

参会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本文转自6月3日国际商报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风险与挑战。各部门须直面发展难题、精准对症出招,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目标而接续奋斗。从商务领域来看,当前中国在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着怎样的掣肘,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接下来应在哪些方面提前谋划好相关工作?国际商报特邀业内专家学者,聚焦“一促两稳”热点难点议题建言献策。


专家圆桌


霍建国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叶 旻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


吕 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 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1.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4.1%。您认为当前的消费市场总体表现如何?接下来,消费最有可能呈现怎样的走势?您作出上述预判的原因是什么?


霍建国: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各项指标总体处于稳步弱势回升状态,但回升的势头不够强劲,1—4月社零额同比增长4.1%,增速略显疲弱。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现阶段消费达到5%以上的增速才能较好发挥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如增速能达到6%以上,将对经济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


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的效益仍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各行业的工资奖金受到一定的约束,职工收益增长缓慢。二是高端服务业开放不到位,新增外资表现不佳,影响了国内高端服务业就业的扩大,不利于高消费和奢侈品消费增长。三是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发展动能不足,导致民间整体消费不够活跃。


接下来,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及刺激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经济将进一步呈现活跃态势,消费也会随之恢复增长,全年有望达到5%以上的增长水平。


叶 旻:近年来,国家多部门和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项有利于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和创新消费场景的利好政策。比如,在促消费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了20项举措,涵盖住房、用车、装修、家居、旅游、餐饮等生活中“几乎所有场景”的消费;在财政政策方面,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经营主体负担;在货币政策方面,持续下调利率释放了长期流动性;在开展促消费活动方面,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以“政策+活动”双轮驱动的方式推动消费持续扩大。这些“组合拳”对稳定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和企业预期、促进消费平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逐步恢复,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市场投融资活跃度有所下降。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还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扩内需、促消费”均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更是被反复提及。伴随着新消费理念逐渐兴起,中国消费者日益看重产品的定制化、环保性等非价格属性,愿意为提升文化、审美、情感等更高维度的“价值感”需求买单,“国潮”“颜值”“悦己”等消费趋势不断涌现。从消费内容来看,服务型体验类消费将加速增长,旅游、文娱、户外等消费业态呈现澎湃活力。此外,新型消费也体现在消费形式上,表现为利用新兴科技打造全消费流程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品牌在经历了依托外贸机遇而迅速增长的“制造出海”、依托跨境电商平台的贸易型“卖家出海”等阶段后,背靠着全球领先的中国供应链能力,品牌出海开始“生态化集结”,形成了制造工厂、跨境电商品牌商家、跨境电商平台、仓储物流等全生态体系出海的新局面。部分企业在产品出海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出海,推动了各国文化交融互鉴,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根据最新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4月当月进出口3.64万亿元,同比增长8%。除了全球需求有所恢复、基数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推动中国外贸实现了相对强劲的增长?您认为中国外贸接下来走势如何?


霍建国:今年1—4月中国进出口实现了5.7%的同比增长,且继续保持顺差,对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认为,三方面因素推动了外贸增长:首先,民营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较高,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彰显了民营企业的韧性。其次,尽管不同国家仍有各自的问题待解,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进入了弱复苏阶段,从而拉动了需求的扩大,订单有所增长,带动中国出口稳步回升。最后,中国制造业综合优势明显,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外部存在多种贸易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缓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了出口的稳定增长。


总体来看,下半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会增加,叠加去年下半年增长基数较高因素的影响,中国外贸要想实现全年质升量稳的目标仍需付出努力。相关部门要继续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全面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相信经过各方努力,中国外贸全年实现一定规模的正增长是有把握的。


刘 英:推动中国外贸相对强劲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制造业的恢复增长以及中国外贸企业的持续向好发展态势,这是中国外贸实现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二是外需复苏带动出口增长。一方面,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增长势头强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拉升出口,增速占比也在持续提升。另一方面,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需求有所恢复,带动中国出口增长。三是中国出口产品、出口主体表现亮眼。从出口产品看,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产品出口增速加快;从出口主体看,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同比增长8.8%,其中民营企业增长10.4%,占比达85.3%。


接下来,中国外贸发展形势有望持续向好。一方面,在中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下,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发展与布局,带来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当前欧央行步入降息周期,带动欧盟市场需求的回升,将为中国下半年出口带来利好。


3.在西方国家谋求对华“脱钩断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已初步显现效果的背景下,中国要想稳住外资规模、提升引资质量,需要在哪些方面下一番功夫?


霍建国: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对标国际高水平开放规则,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以及无歧视待遇的原则办事,以中国的高水平开放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妥善处理与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中美关系,并保持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努力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的同时,巩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果。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国内良好的营商环境。外资的去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投资环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不仅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更有利于国内企业的竞争发展,要认识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最后,要坚定不移地确保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任何一家企业投资经营最看中的都是投资回报率,外资企业也不例外,其对华投资看重的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因此,只要中国经济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就可以为各行各业的投资带来丰厚的回报,就不担心外资企业会放弃这片充满机遇的投资热土。


吕 越:近年来,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新冠疫情全球性蔓延、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不断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重构与调整,对中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稳住外资规模、提升引资质量,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着力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提振外商投资意愿和投资信心。一方面,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重点推进服务业开放,合理缩减服务贸易领域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避免出现“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等问题。保障外资企业能依法平等地参与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以及招投标等项目,同时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促进资金的保障机制,加大对外资标志性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是有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稳外资提供坚实保障。第一,实施“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策略,推进政府与市场在产业发展中有效协同,在市场机制失灵、市场调节受阻及产业链受到强烈外部冲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职能,同时保证市场能在稳住外资规模、提升引资质量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第二,打破地理和行政边界对经济发展的限制,鼓励区域内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建设。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交通、信息和物流网络,增强区域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流动性。第三,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中国消费提质升级,充分释放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提升跨国公司对华依赖程度。


三是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升级,打造稳外资、提升引资质量的新增长点。首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关键产业中的深度融合,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产业的培育,增强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其次,加强国内外企业间在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之间的协同,有助于形成开放互利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最后,聚焦光刻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开发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前沿科技领域,推进国家大科学计划,探索组建国际性联合实验室,搭建全球性未来工业技术平台,增强对吸引外资来华和留住高质量外资的辐射效果。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