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2 作者: 刘英
9月10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闭幕,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受访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本文转自9月12日21全球观察。
9月10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闭幕,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宣言》重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承诺,未来,将本着多边主义精神、以共识为基础继续运作,所有成员平等参与包括峰会在内的所有活动,积极作为,以应对全球面临的挑战。
落实债务处理框架,共同对抗经济下行风险
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阴霾萦绕在各大经济体上方,欧美银行业危机也引发了市场的巨大担忧。
《宣言》提出,继续加强宏观政策合作。注意到最近一些发达经济体发生的银行业动荡。在必要时实施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经济下行风险。财政政策将保持中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央行货币政策致力于实现物价稳定,将明确传达政策立场,以帮助限制负面的外溢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向21记者分析表示,这主要指的是美联储加息给全球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美欧通货高企的风险使加息不能停下来,而中国和日本为了促进经济恢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需要G20各国央行来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防止通胀,更要防止因加息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宣言》同时强调,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下称“共同框架”)。刘英介绍,共同框架是对过往以西方国际援助体系的一个修正,即因地制宜制定债务处理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融资需求。
刘英称,过往中低收入国家能够依靠来自IMF、世界银行的援助来帮助建设。但援助始终有限,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并未能搭建起良好的经济发展体系,长时间依靠外来援助的方式使其陷入“路径依赖”,债务违约问题屡见不鲜,如阿根廷、斯里兰卡等相继出现债务问题。
根据IMF数据,截至2023年1月末,70个低收入国家中已有9个国家陷入债务困境、28个国家处于高风险状态。在刘英看来,从发展态势看,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规模持续增大,还债能力受到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而被削弱,急需更多样的债务重组或债务延期方式来延缓压力。
这一背景下,“经济规模占全球85%、贸易额占全球75%的G20在宣言中强调落实共同框架,传递出G20希望加快解决债务问题的积极信号,且由于不少G20成员国是中低收入国家的主要债权人,这有利于债权国们共同处理问题。”刘英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宣言》中特别提及“欢迎讨论央行数字货币对跨境支付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影响”。刘英认为,这体现出G20各方希望在数字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并意图通过数字货币等产业的发展来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效能和发展速率,共同对抗既有的经济下行风险。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