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超级央行周”盘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英  /  

“超级央行周”盘点

发布时间:2023-09-27 作者: 刘英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全球“超级央行周”来袭。包括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巴西央行和菲律宾央行等在内的全球超10家央行密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

受访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本文转自9月26日中国财经报


image.png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全球“超级央行周”来袭。包括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巴西央行和菲律宾央行等在内的全球超10家央行密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


海外主要经济体央行密集议息会议释放出了哪些信号?如何影响全球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又将产生哪些影响?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主要央行密集公布利率决议


在9月20日的货币政策决议中,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维持在5.25%—5.5%,这是美国自2022年3月开启激进加息周期以来第二次按下“暂停键”,与此前外界的普遍预期相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表示,此次美联储暂停加息,一方面,显示当前美国经济难以承受美联储连续陡峭加息的影响。另一方面,此次议息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说明美联储还在观察陡峭加息给通胀带来的滞后影响,并希望通胀水平能够逐步回落。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距离实现通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也普遍认为,尽管美联储9月份暂停加息,但11月份大概率还会加息25个基点,并可能在更长时间保持高利率水平。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行至“最后一公里”已基本得到确认,2023年年内是否再次加息已非当前市场主要关注点——鉴于此前高达525个基点的加息后,美国经济仍然保持韧性,即使再额外加息25个基点,短期内可能也不会对经济造成超预期的边际影响。


在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的次日,英国央行也同样宣布维持当前5.25%的基准利率不变,暂停了自2021年12月以来连续14次的加息行动。英国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依旧处于高位,在此背景下,英国央行选择暂停加息,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刘英告诉记者,英国央行暂停加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增长低迷。英国央行连续加息了近两年,高利率严重抑制了英国经济增长。二是通胀略有回落。英国8月CPI同比增长6.7%,比上年高位11.1%的两位数有所回落。三是美联储9月暂停加息,对英国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有所减弱。


与英国央行一样,9月21日瑞士国家银行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1.75%水平,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加息,但该行不排除未来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不过,同一天,挪威央行和瑞典央行均宣布加息25个基点并将关键利率分别上调至4.25%和4%。业内人士认为,瑞典与挪威并未效仿美联储“按兵不动”,仍然选择小幅加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欧洲央行利率决议的影响。此前,欧洲央行再次加息25个基点,市场认为其继续加息的原因在于与美国相比,欧洲央行开启加息周期较晚,加息频次与幅度也不如美联储激进。


与遭遇严重通胀冲击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不同,通胀始终徘徊在3%左右的日本则是发达经济体之中货币政策的“逆行者”。日本央行9月22日宣布,将继续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日本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供需缺口正在改善,CPI增速将在下降后反弹,但还未处于通胀目标达成的阶段。此外,虽然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稍有提高,但海外经济仍然是风险因素。同时,日本央行对实际工资水平下降表示担忧。


刘英表示,从近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来看,目前这些发达经济体面临一些共性问题。一方面,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这是通胀、复苏不同步带来的,也就是在原有收紧和放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另一方面,都面临“三高一低”问题,即高债务、高风险、高通胀、低增长。


全球“加息潮”接近尾声


在美欧等多国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后,市场普遍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已在事实上达成一致的货币政策,即紧缩政策接近达到顶峰。


白雪表示,在总体通胀区间波动、核心通胀持续回落的背景下,美联储后续利率政策的关注重心将逐步由“利率高度”切换至“高利率的时间长度”。白雪认为,基于对基准情形下核心通胀的测算,美联储有望在明年年中前后开启渐进式降息,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加息潮”由此步入尾声。


不过,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给全球通胀前景再添变数。近段时间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从70美元/桶一路上涨至95美元/桶附近。据一些机构预测,国际油价在今年年底前可能进一步攀升至100美元/桶以上。


高涨的油价给各国央行抗击通胀带来了新的挑战。白雪认为,近期油价波动对通胀水平产生一定扰动,加之部分经济数据依然具有较强韧性,促使美联储保留了年内进一步加息的政策空间。但刘英认为,近期油价飙升可能会重新引发通胀压力,或使发达经济体再次加息,但加息进程仍然趋近尾声。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达经济体暂停加息的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也开始了暂停加息甚至降息的进程。


9月20日,巴西央行宣布第二次降息50个基点至12.75%,此前巴西已经通过13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升至13.75%的峰值。亚洲新兴经济体方面,菲律宾央行和印尼央行均在9月21日宣布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分析认为,两国正面临着本币贬值和大米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并迫使两国央行难以效仿巴西央行开启降息周期。


展望后续发展,贝莱德、摩根大通等全球主要投资机构对于新兴市场的利率下调前景保持乐观态度,认为新兴市场在降低通胀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预计降息和保持宽松环境的情况将持续下去,尤其是在美联储开启紧缩周期前就已经加息的相关国家央行,将获得更大的降息空间。


刘英提醒,未来一段时期,发达国家央行将持续维持高利率水平、限制需求以冷却通胀,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正开启降息周期,为此,新兴市场国家要警惕资金外流、本币贬值以及债务规模继续扩大等风险。


中国货币政策仍“以我为主”


9月20日,中国央行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均与上月持平。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宽地产工具落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仍然较大,因此9月LPR“按兵不动”。展望下一阶段,在支持宽地产、宽信用、扩内需的目标下,预计年内总量宽货币工具仍有空间,不排除四季度中期借贷便利(MLF)降息落地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9月18日—22日的一周,考虑到中秋、“十一”假期临近,中国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5520亿元,以平稳市场流动性。具体来看,上周一至周四,中国央行每日均投放了7天期和14天期的逆回购资金,中标利率分别为1.8%和1.95%。逆回购投放规模分别为290亿元、590亿元、2260亿元和1410亿元。上周五,央行则进行了202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在持续的流动性呵护下,我国市场资金面由紧转松。


9月2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货币政策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央行今年已经两度降准、两次降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明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在国内物价维持低位、银行经营稳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等因素的支撑下,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在我国经济接近并确信趋向潜在水平之前,预计我国货币政策仍偏积极,国内降息、降准等工具继续处于工具箱。不过,各种工具使用仍受宏观经济、市场流动性等变化影响,同时要兼顾‘内外平衡’。”他说。


刘英表示,鉴于三年疫情期间我国货币政策始终未搞“大水漫灌”,当前政策空间较大,未来稳增长、稳楼市政策有望促使货币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发力。在保持总量合理适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情况下,结构性货币工具也有进一步扩容的必要性。


白雪认为,考虑到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内物价会持续处于偏低水平,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拥有较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四季度仍存在MLF利率下调带动LPR报价跟进调整的可能性。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