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1 作者: 罗思义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任内,中英关系开启了“黄金时代”。彼时,英国寻求与中国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亚投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挑衅行为,不干涉中国在香港和其他区域的内政。近日,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的访华让人们燃起这一关系将继续得以维系的希望。
作者罗思义(John Ross)系英国伦敦前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1日《环球时报》。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任内,中英关系开启了“黄金时代”。彼时,英国寻求与中国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亚投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挑衅行为,不干涉中国在香港和其他区域的内政。近日,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的访华让人们燃起这一关系将继续得以维系的希望。
就个人而言,亨特比大多数英国政客更了解中国,他的妻子是中国人,岳父母住在西安。然而,尽管存在这些个人和政治优势,但由于英国仍无法准确评估“脱欧”影响,当前的中英关系存在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亨特访华的潜在效果做一次切合实际的评估。
卡梅伦时代的中英关系基于明确的战略。英国将自己定位为中国进入欧盟的最佳切入点。英国具备多方优势:伦敦是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对于在欧洲经营的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而言,它极具吸引力;英语是大多数中国商人所熟知的外语,因此在英国做生意的语言障碍比其他欧洲国家小。英国制造业薄弱,因此并未与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展开直接竞争;而在金融服务、先进产品设计、广告以及中国仍在蓄势待发的其他服务领域,英国实力强大。因此,英国的经济是对中国的补充。作为欧盟的一部分,英国是中国公司在整个欧洲运营的合适基地。
但要弄清楚英国“脱欧”的不同方式对中英关系的影响,首先要明白欧盟的政治和经济双重结构。其“一体化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关税同盟,其中存在货物和服务的免关税贸易。各国可以是欧盟“一体化市场”的成员,而不必是欧盟政治结构的一部分,如瑞士和挪威。因此,英国可以脱离欧盟的政治结构,但仍然从属于关税同盟,这种情况下,中英经济关系几乎不受影响。
但某些形式的“脱欧”将构筑欧盟与英国的关税壁垒,英国金融和服务公司丧失在欧盟运营的权利,这会严重削弱英国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因此沿袭卡梅伦时期的策略将无法把英国定位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基地。
因此,未来的英中关系受制于英国与欧盟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英国的最终选择,强烈支持“全脱欧”以及建议对“不脱欧”进行新公投的大有人在。当前,英国政府的官方立场是货物自由贸易,但不支持服务自由贸易,这一条件遭到欧盟拒绝。在此问题得到解决前,未来中英贸易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英国至少保留在欧盟的关税联盟,那么中英经济关系就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英国离开欧盟经济框架,情况会变复杂。乍一看,英国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是合乎逻辑的,但现实情况远不止于此。
英国经济规模太小,无法在美国和欧盟的大型经济体之间扮演独立角色。作为欧盟的一部分,英国受益于欧盟与中国的紧密关系。如果英国完全离开欧盟,它将更加依赖美国,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中英关系,它可能更倾向于采取挑衅性的外交政策,如将“伊丽莎白女王号”开到南海。
中英关系互利性很强,但未来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脱欧”的结果。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