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8 作者: 罗思义
中国两会工作的重点主要聚焦内政议题,诸如设定“实现民族复兴”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发展议程。但无论是从客观效果看,还是从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角度看,中国内政议题必然会对其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影响。这样的国际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比如一些国家不支持美国政府对华贸易侵略,不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愿意同中国合作解决一些国际问题,对中国抱有好感反对他们的政府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等等,这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罗思义系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5日观察者网。
中国两会工作的重点主要聚焦内政议题,诸如设定“实现民族复兴”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发展议程。但无论是从客观效果看,还是从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角度看,中国内政议题必然会对其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影响。这样的国际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比如一些国家不支持美国政府对华贸易侵略,不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愿意同中国合作解决一些国际问题,对中国抱有好感反对他们的政府对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等等,这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当前西方经济正在放缓,西方国家对贫困和社会不平等、全球气候变化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也日益加剧,今年中国两会的重要政策将对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减贫政策,已经为解决下一个国际难题设立了标杆,即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因此,下文将在此框架下,对中国最重要的内政议题与国际影响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为避免有人认为文中所用经济数据偏袒中国,除非另有说明,下文引用的数据均源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而非中国。正如我的新书《别误读中国经济》分析所示,IMF过去对西方经济体所做的预测过于乐观。但除了下面的一个例外,总的来说预测还是符合实际的。
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如何?
中国将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至6.5%。要了解这一增速对世界的影响,就有必要对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欧盟经济增速进行一下比较。
2019年1月IMF对西方发达经济体增速预期有所下调:
●西方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速预期从2.3%下调至2.0%。
●美国增速预期从2.9%下调至2.5%。
●欧元区增速预期从1.8%下调至1.6%。
因此,即便IMF预测的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6.2%属实,而且这只达到了中国政府目标范围的底端,2019中国经济增速也将是美国的2.5倍,欧盟的3倍多。此外,与中国相比,美国经济放缓更为严重,从2.9%降至2.5%,放缓了14%;而中国从6.6%降至6.2%,仅放缓6%。
IMF对2019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预测
如果按照人均GDP比较,中国的表现更为亮眼。中国人口增速慢于其他主要经济体——2018年中国人口增长0.5%,美国为0.7%,印度为1.3%。因此,与中国相比,美国和印度GDP的部分增长仅仅是由于其人口增长更快。但任何一个国家的老百姓福祉增进,都是由人均GDP而非GDP总量决定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印度在过去几年屡次修改GDP统计方法,虽然印度官方增长数据已被接受,但是连印度本国的专家对此也持质疑态度。图1是IMF对2018年主要经济体人均GDP增速的评估:中国6.1%,印度5.9%,美国2.4%,德国1.8%,日本1.4%。2018年中国人均GDP增速快于任何主要经济体。
再看IMF对2019年主要经济体人均GDP的预测:中国5.7% ,美国和欧盟均为1.9%,德国1.8%,日本1.3% 。2019年中国人均GDP增速将是美国、欧盟的3倍,德国的3倍多,日本的4倍多。
总而言之,结论显而易见:
●首先,就GDP增速而言,部分西方媒体所宣称的“中国经济深陷危机”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
●其次,就人均GDP而言,中国与美国、欧盟之间的差距更大——2019年中国人均GDP增速将是美国或欧盟的3倍。
●目前“中国经济严重放缓”和“中国经济深陷危机”的虚假宣传充斥西方媒体,而西方经济放缓的事实将再次证明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2019年中国对世界增长的贡献率将远超美国和欧盟
从中国老百姓追求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人均GDP增长是最重要的。但从其他国家的贸易与投资角度,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利益来看,中国经济规模和增速才是决定性的。因此,为评估两会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有必要对2019年中国与其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贡献率进行分析。
据IMF预测,按照反映商品与服务销售实际增速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19年27.2%的世界GDP增长源于中国,12.3%源于美国,11.8%源于欧盟。中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是美国和欧盟的2倍多,或者换句话说,中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这对于那些打算进军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IMF预测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大幅贬值,但这个预测没有理由,所以不能不令人感到困惑。确切来说,据IMF预测,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19年中国GDP将增长6.2%,按照当前人民币汇率计算将是8.6%,按照当前美元汇率来算将是5.3%——这只能用人民币汇率将大幅贬值来解释。这一汇率预测既不符合当前形势,也不符合中美在当前贸易谈判中达成的汇率协议。
另据IMF估计,按照当前汇率计算,2018-2023年26%的世界GDP增长源于中国,美国和欧盟各占17%,中国的贡献率比美国或欧盟高出50%以上,这为中国吸引其他经济体增加与中国的经济互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只能说IMF对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大幅贬值的预测实属反常。
GDP增长不应是终极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预期增速时,中国着重强调GDP增长并非终极目标。正确的目标是“以人为本”,改善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包括解决气候变化等本质上只能通过国际合作解决的问题。
过去40年,中国在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减贫方面一直领先于任何主要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界定的贫困标准,自197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中国承诺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今年的两会上中国再次重申了这一目标,这对全人类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
这些问题也说明,经济发展与人类福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人均GDP不仅仅关乎“钢筋水泥”等物质性问题。经济学家都知道,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人类总体生活状况的最佳指标,因为它概括了所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因素(减贫、教育、良好的医疗保障、环境保护)和消极因素(贫困、糟糕的医疗保障、缺乏教育、环境污染)。国际比较表明,人均GDP差异对国家间预期寿命差异高低的影响率超过70%。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继续稳步增长,这是中国社会条件的整体改善以及减贫成功的一个指标。但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连续下降三年,英国人均预寿命也开始下降,这是一个极其令人不安的趋势,因为这些国家数十年来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显然只能反映这些国家社会形势日益恶化,而这反过来又加剧这些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冲突,比如围绕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动荡仍在持续,英国非理性地举行脱欧公投等等。
中国的减贫方法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关注。即便在人均GDP较高的发达经济体,也对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所用的减贫方法产生了兴趣,这可能为中国赢得广泛支持。
正如中国1978年后所做的那样,为使8亿多人脱离世界银行定义的贫困标准,中国必须依靠整体经济增长,如果没有足够有力的针对性措施是无法达成这一成就的。但即便有了经济增长,生活在偏远地区或者出于其他原因,中国仍有数千万人处于绝对贫困。因此,要最终消除贫困,中国必须依靠针对性措施,这就需要两会制定有的放矢的国家政策。反观,由于依赖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上一阶段重要的贫困指标不断上升。
中国的减贫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这应成为中国公共形象和宣传的重点。在西方,甚至反华的政治家都不得不称赞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
中国在保护生态文明方面有所建树
除了在提高生活水平、提供社会保障、扩大医疗保障体系和消除贫困方面的直接斗争,在当今世界,“以人为本”还应关注包括防治环境退化和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后者,对全人类的未来是个致命威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正经受着历史性的高温,同时,极端热浪、野火、风暴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也正留下死亡和破坏的痕迹——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这种情况将逐渐恶化。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警告全球变暖的危害性,但“太多的领导人拒绝听取科学家的意见,按照科学愿景行事的领导人过少”。
因此,这对全人类形成极大的危害,而与此有关的社会与政治运动愈演愈烈便是一个明证。在美国,人们对气候变化危险的认识非常广泛,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从纽约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等亿万富翁到加利福尼亚整个州的民众,许多政治人物提出“绿色新政”,呼吁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这一呼吁获得广泛的支持。
即将面对气候变化带来严重后果的年青人开始变得越来越积极,比如欧洲发起了反对全球变暖的学校罢工。太平洋岛国的领导人称气候变化威胁对该地区岛国构成“关乎生存”的威胁,如果不采取行动,他们的国家将在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之下消失。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既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又要有庞大的技术和产业能力,客观上只有中国拥有这两者。因此,中国在两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尤为重要。遗憾的是,特朗普政府仍在继续破坏《巴黎气候协定》,并明确表示,到退出流程生效的2020年美国将正式退出该协定。
美国极不负责任的政策与中国两会的决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它们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具体来说,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到201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将继续下降3%左右。至于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将继续下降。
近年来,中国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的进展在国际上引人注目 。几年前,中国和国际社会都意识到,中国大城市都有非常严重的雾霾和污染问题。但现在即便是常常对中国进行批评的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全球最大的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就指出,2018年北京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中空气污染最严重100个城市之列(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位于印度)。但也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污染方面仍任重道远。不过,中国正重拳出击整治环境问题,包括出台诸多有利于环境的政策。在美国缺席之际,中国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必然会对国际舆论产生影响。
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的政策客观上与从亿万富翁到学生等一系列范围极广的国际势力不谋而合,因为西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这就为中国与广泛的群体合作创造了最大可能性。
2020年国际气候谈判有望达成一项新协议,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的报告,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即解决气候危机的唯一科学目标是控制全球平均温升不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1.5度范围内,尽管国际社会还没有正式接受这一点。
虽然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尚不能全方位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某些问题上有能力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领导性作用,气候变化便是其中之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此都表示欢迎,中国可以与欧盟达成协议,从而令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相对孤立。
这一形势与西方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政策的日益公开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西方专家指出,中国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目标有望提前达成,将在2025年或更早实现。有趣的是,中国或许可以能更早达到2022年国际设定的气温上升目标。
就特定领域而言,中国在电动公交车行业已经是世界领先者。深圳成为全球第一个100%电动公共汽车的城市,大约有16000辆公交车。全球10大电动公共汽车城市其余9个城市也位于中国,它们都有数千辆电动公共汽车。要知道全世界除了中国城市,电动公交车数量最多的是伦敦和智利的圣地亚哥,它们只有约200辆电动公共汽车。而且,中国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方面也是世界领先者。
图/羊城晚报
同样,连接了全球90多个最大的城市,代表着逾6.5亿人口,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一的C40城市气候领导小组,要求所有城市承诺到2030年将所有新建筑物建成零碳排放。从技术上讲,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
在即将到来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有许多热点问题需要考虑。对此来说,客观的交流至关重要。比如,中国的煤电发电排放量几乎没有上升,去年仅增长了百分之一。但亲华的西方专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部分新的煤电站的影响却提出了质疑。
另一方面,20年前在克林顿和戈尔执政时期,美国强迫联合国采纳有利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气候排放测量方法——在一国边界内的生产点测量排放量。因此,一个国家的排放量是通过加上发电站、车辆排放量等污染计算得出的。
更准确的测量方法是根据一个国家的能耗进行计算,并沿着供应链追踪排放量。因此,检查组装洗衣机的材料以及它们是如何生产的,喂养的猪变成培根需要什么,制造衣服的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运输到零售点等等。后者在确定排放和气候变化的真正责任方面更为准确。如果采用这种能耗测量方法,美国的排放量至少会上升20%或者更高,像英国这样的国家的排放量可能会上升50%,而中国的排放量将大幅下降。当然,如果真改变的话,不失为好事,但是有点激进。
因此,在进行严谨的谈判之前,应将经济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在大国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这一地位越来越得到其他国家和国际环境组织的认可。这个问题不仅对中国非常重要,而且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角度来看也非常重要。
当然,中国的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其他国家头脑清醒的领导者会明白,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也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大众判断事情的标准是他们能否从中受益。也就是说,协议的达成必须是双赢的。这是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核心。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气候变化政策,实际上为自己和其他国家创造了双赢的解决方案。
结论:中国两会成果惠及世界
中国两会通过的包括将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出于自身需求。但这也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这反过来对中国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也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上文所述,中国实施的这些政策既顺应自身发展,也符合国际社会利益。因此,笔者非常希望,中国的外交和公共关系部门,能同国际社会一道巧妙地解决这些问题。(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