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国香港政府新闻网转载了中国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的题为《丝路基金》的网志,他写道:“我在今年的预算案中,建议香港优势产业应该及时把握国家‘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同时提出了香港政府会积极研究加入亚投行。”曾俊华此前曾在发言中表示,香港会争取利用其融资和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支持亚投行的筹建和营运,并积极研究加入。虽然香港政府已经明确表态,但由于目前亚投行的创始国申请者都为主权国家,香港应以怎样的身份参与以及出资额多少等具体问题,仍有待商讨。
受访人之一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31日国际金融报。
3月22日,中国香港政府新闻网转载了中国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的题为《丝路基金》的网志,他写道:“我在今年的预算案中,建议香港优势产业应该及时把握国家‘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同时提出了香港政府会积极研究加入亚投行。”曾俊华此前曾在发言中表示,香港会争取利用其融资和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支持亚投行的筹建和营运,并积极研究加入。虽然香港政府已经明确表态,但由于目前亚投行的创始国申请者都为主权国家,香港应以怎样的身份参与以及出资额多少等具体问题,仍有待商讨。
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大有作为,如果再次抓住中国经济二次发展的机遇,例如争取亚投行在中国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将有助于促进中国香港的发债中心地位。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支撑中国香港的要素包括经济自由度、社会安定和经济效率等,但最近中国香港的上述指标都出现了下降。如今,亚投行总部地址和总裁人选方面还存在分歧,中国只能选其一,不能两者兼得,如果亚投行的总部能设在中国香港,对各方来说都是利好。然而,更多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香港很可能与本次机会失之交臂。
残存的优势
伦敦市前副市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罗斯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香港这个曾经引领东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明珠城市瞬间沉沦,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明显大不如前。不管是中国境内还是境外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香港正在走向衰落。如果说目前中国香港还存在的优势,那就是与内地的亲密关系。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贸易与金融联系得越来越紧密。2004年,中国中央政府为支持中国香港经济金融转型,同时综合权衡内地金融改革进展,批准中国香港持牌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这一措施的出台可以看作中国官方正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开端。过去五年里,中国政府已经使得中国香港成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比如,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路线的起点设在了中国香港,从此这座城市成了人民币债券最大的发行地。
美国智库IHS环球透视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毕斯瓦斯(Rajiv Biswas)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表示,中国香港一直扮演着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双向传达着贸易和投资流动性。不过,近年来,这种角色正在消失,因为中国内地已经陆续开放边境,直接融入到全球经济。
其实,仅从GDP下滑就判断中国香港衰落是过于草率了。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实现了全国性的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全国200多个大城市的收入增速还没有任何一个能够脱颖而出赶超中国香港。而且中国内地根本离不开中国香港的金融领域,就在最近几年,中国香港在好几个领域的地位不但没被蚕食,实际上还得到了巩固。中国香港已经证明,作为股权融资来源,其可信度比内地更可靠。据Dealogic数据分析,自2012年以来,中国公司已经在中国香港市场公开发行了430亿美元IPO,而中国内地仅为250亿美元。
与其他城市相比,中国香港也为中国内地企业提供进入全球其他资本市场进行债券发行和融资贷款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是进出中国投资的重要枢纽。据统计,2013年2/3的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这比2005年增加了30%。
毕斯瓦斯还分析道,中国香港仍然有很多优势,比如,中国香港与内地的股市存在“超级连接”关系;人民币国际化也离不开中国香港;在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中国香港被定位为顶尖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可以说,这座城市对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计划至关重要。根据政府数据,2014年上半年,32%的外国直接投资资金经中国香港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而18%的向外投资的内地资本是用人民币进行的。渣打银行预测,截至2020年,28%的国际贸易江永人民币结算,今年超过一半的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额也用人民币结算,所以中国香港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中国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中国香港会继续成为金融贸易中心,中国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在过去十年获得了强劲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香港联合筹款管理业务也比上年同期上升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中国香港是地区私募在股权基金的主要玩家,大约有350家公司从事私募基金管理工作,资金规模超过1100亿美元。70%的基金管理业务来自中国香港之外,基金管理人将80%的他们的客户资金投到外部,利得税豁免使得私募股权迅速扩展,这提升了中国香港作为一个全方位资产管理中心的名气。
关于中国香港如何保住现有的地位?罗斯义认为,“中国香港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可谓很难。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营业额比纽约和东京的总和还要多,这让中国香港的人民币优势锐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高,会越往伦敦靠近,届时中国香港根本不是伦敦的对手,而伦敦会顺势成为人民币的最大离岸交易中心。况且,新加坡、巴黎和其他金融中心也时刻准备着替代中国香港。”
老城渐衰
抛开政治因素,回顾中国香港几十年来的兴与衰,就要从其抛弃贸易大肆拥抱金融业开始。1970年之前,中国香港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殖民地,GDP仅38亿美元。此后中国香港的经济突飞猛涨,到1980年,暴涨到288亿美元,仅仅10年其经济规模就暴涨了约7倍,这种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后任何内地城市都望尘莫及的。有分析人士认为,这黄金十年,奠定了中国香港产业经济的基础,此后整个中国香港,都在吃这十年的老本。
然而,到了2010年,香港的GDP规模为2289亿美元,较2000年仅增长了35%。再之后其经济形势每况愈下,2011年香港的GDP约为2491亿美元,2012年是2624亿美元,2013年是2730亿美元,到了2014年,预计全年也就是2800亿美元左右。这基本上已经没有增长性可言,甚至随时都能掉入负增长陷阱了。
分析师认为,中国香港经济逐渐失去增长性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香港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彻底放弃制造业,转投令其骄傲的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行业占中国香港GDP的比值不降反升,2012这个比值为16%,比制造业的3.6%要高得多,但就业人数少得可怜,仅21.4万人,占香港275万总就业人口的比值也仅仅只有7.8%。由此可见,金融这个行业根本不足以支撑香港这座城市。
再看当时的制造业带来的好处。根据中国香港统计局的公开数据,1980年,香港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值约42%。这个时刻是香港制造业的巅峰时刻,代表行业为纺织、玩具、塑胶。这三个行业全部为基础型轻工业,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如果中国香港继续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它有可能像此后的韩国一样,向上游发展,发展出强大的重工业,然后更有机会向下游发展,走上科技研发之路。
然而,香港在接受了英伦文化之后,也成了一个不喜欢生产喜欢金融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的产业逐渐出现空心化,到1990年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值下降到约30%,到1995年就下降到约20%,2000年是12%,到了2010年,已经仅仅只有3%左右就业人口的绝对数,1980年香港制造业工人总数约100万,而2010年仅10万出头,香港的本地制造业至此几乎绝迹。
中国香港在进入21世纪后就付出了代价。虽然中国香港的金融业很发达,但目前支撑中国香港的最大产业实质上还是进出口贸易行业及旅游相关行业(零售及住宿餐饮业)。
金融业的发展虽然让中国香港成为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名气扩大了,但金融业并不能带来足够的就业岗位,最终导致中国香港社会的矛盾恶化。焦躁不安的香港年轻人成了矛盾结合体,他们在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城市长大,就业岗位的选择成了最大的难题。据悉,去码头当搬运工、去商场当售货员、去饭店洗盘子等服务业职位是四成中国香港的年轻人必然的选择。
对手蠢蠢欲动
总部设于伦敦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机构ECA International今年初对全球450个城市在气候、医疗服务可负担程度、住房、基建、人身安全以及空气质量等因素的调查后,综合得出城市的宜居程度。在这份排名中,中国香港的吸引力下降16个位次,跌至第33位,同属亚洲区的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在全球及亚洲区均排名榜首。而法国里昂证券的一份消费者研究报告称,日本和法国将取代中国香港成为中国内地游客的最爱,所以香港的国际地位岌岌可危。香港《大公报》的社论也认为,宜居城市国际排名榜从另一角度对香港人敲响了警钟。
香港最该警惕的就是新加坡。它们都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腾飞的经济体,同样是数百万人口的开放性国际大都会和世界金融中心;发展历程也颇为相近,蓬勃的自由贸易是成功之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历史上又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时均为华洋共处之地;而两地民众无论从教育水准、收入水平还是平均寿命等诸多方面来说都非常接近,而执政者则同样需要面对土地面积极为有限这一难题。相似之处如此之多,有人甚至将他们比拟为诸葛亮和周瑜,彼此成为参考对象和假想敌。
香港近年来的摇摆不定,很明显让新加坡有了可乘之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生前曾经表示,很羡慕香港的地理位置,因为它可以紧靠中国内地这个巨大腹地,他笑称自己无时不刻都想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调换位置。
事实上,新加坡也在悄悄进行着对香港的全方位超越。该国2013年取代东京成为亚洲最大的货币交易中心,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在这一年已成为新加坡证交所发展最快的业务;新加坡所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也超过1.4万亿美元,略逊于香港,是全球第三大财富管理中心。如今,新加坡被许多机构形容为“稳定的金融中心”,而这正是中国香港所缺的。
与香港不同的是,新加坡更注重开拓精神。相反,近些年香港的富豪们开创新市场时有点畏首畏尾。正如李光耀在其著作《新加坡赖以向前发展的硬道理》中这样表示,“香港商界除了物业发展商和市场炒家,什么都没有。”
香港的富豪及其产业继承者只集中在最容易赚钱的物业地产发展方面,过度依赖金融业及旅游业两大传统支柱型产业。
在亚洲,香港的敌人不只是新加坡,中国内地城市如上海等也被普遍看好。2009年,国务院提出2020年前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目前上海正在挑战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此外,东京、新加坡、首尔和北京也在不断加速金融中心建设,但香港却在徘徊。香港在经济结构调整、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方面都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发展路径。如果没有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其在面对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竞争时没有优势。
当然,香港并非没有机遇,香港与珠三角仍是全球最有动力的地区之一,而香港的积累和发展的机会也没有消失。毕斯瓦斯认为,加入亚投行将为香港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此时就要看特区政府如何操作。(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