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罗思义:为什么苹果在中国生产iPhone?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罗思义  /  

罗思义:为什么苹果在中国生产iPhone?

发布时间:2014-10-20 作者: 罗思义 

现在仅有3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模式。支付美国标准的薪金会让每部iPhone的成本增加约65美元。但即便这样,苹果也负担得起。而事实上,中国的竞争力已不再依赖低薪酬,而是依靠完整的供应链取胜。

      本文作者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刊于2014年10月20日新浪网。


      联合国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1010亿美元,继续高居发展中国家榜首。但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模式正出现显著的变化,随着中国的发展,这种趋势必然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国一些人拒绝承认或者没有意识到,现在仅有3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这导致他们对中国吸引外国投资的原因存在误读。


  1978年中国启动经济改革后的首个十年,外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出口基地。虽然这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很有帮助,但这种投资常常只具有很低的附加值。例如,2009年一项研究发现,尽管当时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产品iPod每部都在中国制造,但中国只从中获得了2%的代工毛利。


  以最近的2010年为例,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来自外资企业。在大型出口商中,外资企业发挥的作用甚至更大——2009年中国出口200强企业中,153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中资企业仅在中小型出口商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阿里巴巴早期能获得成功,就在于建立了连接这些中国企业和外国市场的网络服务体系。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吸引外国企业的原因也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与国际相比较而言,中国已不再是低薪酬经济体。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现在仅有3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中国的薪酬水平也将会大致接近这个比例。在东南亚和南亚,除了马来西亚外,其余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现在都低于中国。


  对许多旨在提高出口能力的外国企业而言,中国在主要制造业领域的无与伦比的技术已成为这个国家的主要吸引力。一项以“为什么苹果在中国生产iPhone及几乎所有的产品”为题的美国研究,对此作了详细的注解。《纽约时代》就其提出的问题“中国有什么是美国所缺乏的?”得出的结论是:


  “很多。中国有更多的中级工程师,更灵活的劳动力和数量庞大的能立即提高产量的工厂。中国也有一站式的高科技企业。一名前苹果高管对《纽约时报》说,‘整条供应链如今都在中国。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隔壁工厂就有。你需要100万个螺丝钉?隔街的工厂就有。你需要对螺丝钉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三小时就行了。’”


  事实上,下文将要谈到的现在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产品iPhone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中国的制造能力是如何挽救了一场潜在的公关灾难并变成一个公关胜利的。正如《纽约时报》指出:


  “离iPhone预定的上架时间还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乔布斯先生把几位副手召进了一间办公室。几个星期以来,他兜里一直揣着一部iPhone样机……乔布斯先生怒气冲冲地举起了样机,调整着样机的角度,好让大家都看到塑料屏幕上的几十条微小划痕……他告诉与会者,人们都会把手机揣在兜里……他疾言厉色地说,‘我不愿意出售会有划痕的产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不会产生划痕的玻璃代替。我想要玻璃屏幕,我希望这件事在六周之内办好!’与会的一名高管走出房间,订了一张去深圳的机票。既然乔布斯先生想要完美的产品,除了深圳,别无他处。”


  “结果,当屏幕抵达工厂后,工人们在96小时内,每天给10000部 iPhone装上玻璃屏。另一个例子是,苹果原本预计,在美国找到并雇用监督iPhone生产的8700名合格的工业技师,所需时间将会长达9个月。但在中国,只需15天。”


  因此,低薪酬不再是中国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薪酬并不是制造消费电子产品成本的最大一部分。据分析家估计,支付美国标准的薪金会让每部iPhone的成本增加约65美元。但即便这样,苹果也负担得起。而事实上,中国的竞争力已不再依赖低薪酬,而是依靠完整的供应链取胜。莎拉。莱西(Sarah Lacy )在《潘多日报》(Pando Daily)上发表评论称,现在其他国家战胜中国的地方是纯成本方面,而非速度、灵活性和技能。”


  自2007年以来,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中国不仅是出口基地,还是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而且这种趋势只会继续。这一事实的依据是,虽然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的约三倍。如下图所示,以美元计价,2013年中国GDP增长总额为10380亿美元,美国则为5550亿美元,意即2013年中国GDP是美国的约两倍。


  中国无与伦比的市场扩张潜力给企业增长前景带来决定性优势。以停滞不前或者更缓慢增长的市场为例,比如美国和欧盟的企业要实现快速增长,大多数企业就得增加其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可在不增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仅凭现有的市场扩张规模就能实现快速增长——中国企业的增长前景更容易实现。


  因此,外国直接投资正日益利用中国国内市场扩张其市场份额,而非作为其出口基地。进一步的结果是,外国直接投资日益流向主要服务中国国内市场的服务业,而非出口。 2013年, 52%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是进入中国服务业。


  但如果中国市场扩张增速世界最快,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讲,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毫无疑问会变得更为艰巨。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急需外国直接投资,因此中国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监管执法有时也不严格。但现在,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已被废止,执法不严的情况也正在收紧。


  后者包括处理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犯罪行为:2010年力拓集团(RTZ)数名驻华雇员承认收受回扣被判刑并被处以数百万元罚款,最近葛兰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 )被发现贿赂医护人员以推销其药品后被罚款4.9亿美元。反竞争行为也正被严格限制。今年,6家婴幼儿奶粉企业被控操纵价格,被处以1.1亿美元罚款。同时,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因为同样的理由被处以2亿美元罚款。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在关键领域继续享有明显的优势。这些领域包括除了国防的高科技产业,例如高端计算机服务和民用飞机生产;高度集中的全球性产业一般由如汽车、非金融服务业等全球生产商主导,例如超市和快餐连锁店。


  但在中等科技或者许多快速增长的产业,中国企业正日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联想已成为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与此同时中国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如小米、联想和华为,与苹果和三星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正日益有效。


  鉴于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将继续维持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中国作为廉价劳力出口基地的时代已经结束,因为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实事求是地讲,中国要想准确评估其吸引外国投资的优缺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就必须要先准确地分析其发展实际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真正地位。


  就个人而言,谦虚是令人钦佩的美德。但就严谨的经济问题来说,既不自吹也不过谦才是美德,即只有现实主义才是美德。要驾驶好一艘船,就必须拥有一份准确的航海图。如果没有,就会有撞上暗礁的危险。总的来说,这不仅同样适用于外国投资,而且也适用于中国经济政策。(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