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3 作者: 罗思义 刁大明 李巍
欧洲日前公布了一份最新的通胀数据,8.9%——创欧元区成立来新高。今年以来的7个月,欧洲每一个月的通胀数字都比上一个月更高。年初还只是5.1%,进入下半年已经跳升到8.9%。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西方国家对俄制裁的反噬效应,欧洲国家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
受访者李巍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刁大明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研究中心秘书长,罗思义系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8月22日北京日报。
欧洲日前公布了一份最新的通胀数据,8.9%——创欧元区成立来新高。今年以来的7个月,欧洲每一个月的通胀数字都比上一个月更高。年初还只是5.1%,进入下半年已经跳升到8.9%。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西方国家对俄制裁的反噬效应,欧洲国家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
俄罗斯最大天然气生产商Gazprom19日宣布,连接德国的北溪一号管线自8月31日起将暂时关闭3天,消息一出带动欧洲与美国天然气价格急涨至新高纪录。
美国目前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影响。美官方公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8.5%,仍维持在40年来的高位。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和安抚民怨,美国白宫于上周推出《通胀削减法案》,但这项法案对削减通胀的实际作用却遭受各方质疑。
种种迹象表明,美欧经济内外交困。专家分析认为,美国依然坚持美国优先,损人利己,不惜延续欧洲危机,火中取栗;欧洲日益丧失自主,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受制于美,于欧洲自身无益,于世界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无补。长此下去,美欧将陷入螺旋式危机,无法自拔。
当地时间8月17日,英国塔尔伯特港,英国最大钢铁商——塔塔钢铁公司经营的钢铁厂外。欧洲的重工业在不断飙升的电力成本下摇摇欲坠,而电力成本的飙升对能源密集型制造商的冲击最大。 视觉中国供图
欧洲经济衰退隐忧加重
欧盟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9国7月份通胀率为8.9%,超过6月份的8.6%,再创历史新高。欧元区各国的统计表明,目前很多欧元区国家的通胀率已经突破10%,其中西班牙为10.8%、希腊为11.6%、波兰为15.7%、捷克为17.5%,而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通胀率更是高达21.5%以上。
8月17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7月份CPI同比上涨了10.1%,成为G7国家(七国集团)中第一个通胀突破两位数的国家。英国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日前在社交媒体上称,目前英国物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放缓的迹象,数以百万计的英国人今年冬天将面临缺少供暖、吃不起饭的窘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李巍指出,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是导致美西方国家通胀高企的直接原因。冲突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发起极限制裁。地缘政治风险增大,影响市场预期,导致国际能源价格脱离供需基本面而呈现泡沫型增长,推动全球油价飙升。同时,被视为“世界粮仓”的乌克兰受冲突影响,粮食生产和出口受阻,导致全球粮价飙升。能源和粮食价格具有很强的传导性,欧美国家都难逃影响。
近期各大国际机构纷纷下调欧洲经济预期。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欧元区2022和2023年GDP增速至2.6%和1.2%(较上次下调0.2和1.1个百分点);欧盟委员会下调欧元区2022和2023年GDP增速至2.6%和1.4%(较上次下调0.1和0.9个百分点)。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未来欧盟持续削减俄罗斯天然气的使用量,预计欧洲未来的通胀率还将持续上扬。欧盟若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全面禁运,2022年欧盟GDP增速将放缓至1.9%,随后在2023年陷入严重衰退。
欧洲追随美国却遭严重反噬
欧洲经济的艰难处境证明,欧盟唯美国马首是瞻,跟随美国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已遭到严重反噬。一些欧洲国家也逐渐开始反思。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表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未奏效,却使欧洲自身经济陷入困境,并可能进一步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
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致力于以单边主义制裁措施削弱俄罗斯的综合实力。欧盟更是已经出台了六轮对俄极端制裁措施,这一系列单边行动涉及到能源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给俄罗斯带来相当巨大的压力。但由于俄罗斯是欧盟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国,这些制裁措施也导致欧盟自身承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李巍表示,2月以来,俄乌冲突虽然对全球的大宗商品都有影响,但是对欧洲的影响更大。“虽然美国一再强调需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欧洲也身体力行,但欧洲似乎忘了其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美国却已经实现能源独立的现实情况。欧洲将原来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改从美国进口,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反而成为了俄乌冲突后传统能源领域的受益者。”
李巍指出,欧洲要想走出“低增长、高通胀”的经济困境,还需找准治本之策。欧盟需要采取积极举措,推动俄乌冲突尽快平息、缓和对俄关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同其他国家在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方面的务实合作,方有可能避免陷入经济衰退。
美应对通胀新法案效果存疑
美国劳工部8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5%,涨幅仍维持在40年来的高位。过去12个月里,美国能源价格上涨32.9%;7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9%,创下40多年来最高纪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8月17日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通胀压力在减弱,通胀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令人不安”的高位。
美国深陷通胀泥潭“无法自拔”。分析普遍认为,尽管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将高通胀归咎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生活成本飙升、经济中断以及俄乌冲突,但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系列不负责任的经济、外交政策,才是通胀高企的根本原因。
当地时间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总计开支高达4300亿美元,内容涵盖气候、医保和税改等三大议题,同时致力于在未来10年内创造约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这项法案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对美国2022年至2023年的通胀影响微不足道。该法案打着削减通胀的旗号,其实是民主党在为中期选举拉票。”李巍分析,美国通胀高企的根本原因与其国内经济政策密切相关。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美国两届政府通过多项经济纾困法案,向市场投放了约6.3万亿美元。“巨额经济救助计划虽然可能有助于美国经济加速复苏和国内社会稳定,但加重了联邦政府的债务压力,不利于财政健康。此外,美西方国家目前对抗击新冠疫情‘躺平’的态度,也造成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大量释放,更推动了通胀加速。”
高通胀也使美国民众长期面临生活成本上升的压力,苦不堪言。美国蒙茅斯大学7月初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过去一年,陷入财政困境的美国人数量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正陷入财务困境。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在经济上遭受的痛苦是美国政府政策失败导致的。有8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美国政府一系列不负责任的举措,也将使其自身遭到反噬。
国际观察
美国内已出现难以化解的社会撕裂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击搜查特朗普海湖庄园一事仍在持续发酵。连日来,围绕特朗普是否违反联邦法律“三宗罪”,两党互放狠话、相互攻讦。美国加州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芭芭拉·沃尔特在《新共和》杂志发文称,美国已出现了“引发内战的所有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当前已出现难以化解的政治对峙、发展失衡和社会撕裂,这对美国的负面影响比一场内战更加严峻。
不只给特朗普定罪那么简单
在距离11月8日美国中期选举不足三个月的情况下,已经有多起针对特朗普的调查正在同步进行。
除了FBI以特朗普涉嫌擅自保留和处理政府机密档案文件为由对海湖庄园进行搜查外,美国会众议院专门开启了对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的相关调查,甚至设立了调查委员会;纽约州总检察长正在调查特朗普的家族企业和商业机构是否存在不当得利的情况;佐治亚州总检察长发起了对特朗普试图干预该州大选计票结果的刑事调查……
刁大明表示,这些调查虽然在名义上都是针对特朗普执政四年期间,以及2020年大选期间可能做出的极端行为,但在时机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党争特点,显然是为形成对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打压之势,帮助民主党拉升选情,同时尽可能弱化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中的作用,以及削弱2024年直接参选总统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相关调查的确有可能对中期选举产生一定牵动,但影响程度还要取决于未来一段时间两党的进一步互动,特别是特朗普的后续回应。虽然比较而言,对民主党选情会有一定帮助,但不足以逆转民主党在国会众议院可能会失去多数席位的颓势。
至于特朗普是否会被定罪,刁大明认为,还存在很大悬念。一方面,美国司法体系已经完全党派政治化了,在特朗普的定罪与否上,政治因素或凌驾于法律之上。另一方面,民主党对于特朗普展开调查的目的是要将特朗普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前景最小化,而不是简单地给他定罪这么简单。
一场“比烂”的政治作秀
美国《纽约邮报》此前报道,特朗普私人律师、美国纽约市前市长朱利安尼表示,搜查前总统的住宅是一种打破先例的“政治行为”。他警告称,“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他会做的第一件事将是搜查拜登的每一间住宅。”
为何特朗普会官司缠身?刁大明表示,美国能选出来特朗普这般肆意破坏规则的反建制派人物当总统,且在特朗普任期内,美国的政治制度亦无法对其进行必要、有效的限制,形成了极端的政治生态,美国政治制度的失灵已毋庸置疑。
而且,这种史无前例的对前任总统的清算行为和清算警告再一次暴露出美国愈演愈烈的党争背后,美国政治正陷入进一步失控的恶性循环。刁大明说,FBI在关键时间点发起对特朗普的调查,暴露出美国司法体系在为特定政党或者其背后的特殊利益集团服务,司法体系的党争工具化态势愈加明显。
在党派利益的干扰下,美国选举政治的欺骗性已经昭然若揭。连月来的高通胀已经让美国民众苦不堪言,这些经济与民生问题源于美国结构性矛盾,两党自知无法解决,但至少应围绕这些议题展开,而不是让特朗普是否有罪的议题来覆盖原有的焦点。刁大明说,一个是涉嫌有罪,一个是施政无能,美国两党将中期选举变成了比差、比烂,没人有兴趣回应民意的党争选举,其实就是一场愚弄选民的政治作秀。
内斗破坏性比内战更严峻
据美联社17日报道,在美国右翼媒体的渲染下,特朗普的支持者正在其煽动下发起对FBI和整个联邦政府的不信任。上周,一名手持突击步枪的男子试图闯入FBI办公室,在与警方交火后被击毙。另一名男子开车撞向美国国会大厦的路障,最后饮弹自尽。网络上的仇恨言论也日益增多,联邦执法人员收到多个死亡威胁。FBI称,美国面临爆发“内战”和“武装叛乱”的威胁。
对于美国是否会爆发“内战”,刁大明认为,随着相关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特朗普为保护自身政治私利而进行的极端动员,美国党争极端化、暴力化的倾向更加明显,可能会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在党争极端化、碎片化、部落化的负面状态下,任何一次选举和动员都会加剧双方甚至多方的激烈对抗。
然而,由于各方在经济上的联系,自由派和保守派群体的嵌入式分布,以及不同议题上极端化程度的差异,当前美国还不太容易再次出现类似于南北战争的那种内战。但美国内部难以化解的政治对峙、发展失衡和社会撕裂会持续存在,这种内斗对美国的破坏性比一场内战更加严峻。
当地时间8月11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年轻人在食品分发处为顾客准备食物篮子。布鲁克林的这个食品分发处每个月都在为成千上万的纽约人提供食物。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一份报告,有3800万人包括近1200万儿童生活在食物不足的家庭中。 视觉中国供图
专家观点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罗思义:
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对世界经济造成破坏性后果
美联储8月17日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通胀压力在减弱,美国通胀或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令人不安”的高位。
美国40年来的罕见通胀究竟因何而起?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美国出现经济放缓、通胀上升并行的情况,正是源于美国为应对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而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并将对世界经济造成破坏性后果。他直言,美国经济政策混淆了需求侧和供给侧。
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正在蔓延。7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2年和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2%和2.9%,比4月的预测分别低0.4个和0.7个百分点。
罗思义表示,美国的通胀飙升在今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前就已经出现了。2020年1月美国CPI为2.5%,今年1月升至7.5%,高于四分之三的美国物价上涨现象发生在俄乌冲突前。“即便俄乌冲突使形势有所恶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美国把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归于俄乌冲突,并不符合事实。”
罗思义认为,美国为应对由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而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正是引发当前罕见通胀的原因。美国试图通过大规模借贷,来为预算赤字融资,同时大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预算赤字占GDP比重升至26.0%。这是和平时期美国预算赤字的最高水平。预算赤字大幅上升的同时,美国货币供应量也迎来和平时期的空前增长。2021年2月,美国M3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7.1%,这在美国和平时期同样前所未见。
罗思义说,在这些刺激计划中,美国政府大幅增加了“转移支付”,即政府向个人支付的款项,比如因疫情导致公司倒闭而支付给员工的收入损失补偿金,以及政府发放的失业补助金等等。2020年第二季度,这些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9.1%。然而,与此类转移支付相比,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教育、军费支出等)占GDP比重和政府投资均未显著增长。
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总消费增长24080亿美元,但净固定投资仅增长890亿美元。罗思义指出,美国GDP增长96%源于消费,4%源于净固定投资。美国的刺激计划几乎完全是为了提振消费,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需求侧,但未提振固定投资就令供给侧几乎没有增长。“结果是完全可以预料的,那就是通胀急剧上升。”
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12月,美国通胀率为2.3%;2022年6月达到9.1%,是近41年来的最高水平。通胀高企的同时,2022年年初美国经济增长急剧下降。
罗思义说,美国的通胀潮必然会蔓延至全球大部分经济体,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是最直接的反应。“美国大宗商品价格在两年内上涨了三倍多,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通胀冲击。到2022年4月,全球四分之三经济体的通胀率超过了5%。”
美联储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近期汽油价格下跌可能在短期内帮助降低总体通胀率,但大宗商品市场也可能受到进一步供应冲击并导致价格迅速反弹。支出和生产指标显示第二季度经济活动“广泛疲软”,消费者支出增长放缓、信心恶化,房地产市场活动明显减弱,一些初步迹象显示就业市场前景走软。
罗思义指出,净固定投资占美国GDP比重与美国GDP增长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消费占GDP比重增加,净固定投资占GDP比重下降,将对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美国之所以推出几乎完全着眼于消费的刺激计划,并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是因为美国经济政策混淆了需求侧和供给侧。
罗思义表示,消费并非生产投入,不是经济供给侧的组成部分,“任何不是生产投入的东西都不能对生产增长作出任何贡献。消费对生产增长的贡献始终为零。消费大幅提振会带来需求增加,但其本身并不会带来供给增加,结果便是通胀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