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3 作者: 罗思义
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使用,自然而然让其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这是一个健康的过程,但不正确认识国际资本体系的本质冒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只会导致资本流向美元,过于草率放松资本管制则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罗思义为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22日新浪网。
经济学家对中国加速开放资本帐户的危险性争论已有一段时间,其中反对中国过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经济学家余永定和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z)。近来影响中国经济的负面事件无疑证明,这些持反对意见的经济学家是对的。我们很有必要结合当前情况与经济理论来了解根本原因。
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当前趋势
表面看来,人民币国际化近来出现两个看似矛盾的趋势。首先是一个积极的进展,即人民币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其次是消极的发展,即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呈负面趋势。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14年6月的近4万亿美元下降至2015年8月的3.5万亿美元,也即是说中国的外汇储备一年来下降近5000亿美元。国际分析师指出,有明显的证据显示,中国资本外流与对外投资无关,而是继8月份人民币贬值2%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后,为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中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本国货币所致。
但上述两种“正面”与“负面”趋势之间的矛盾只是表面现象。两者更深地反映出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那么这将会向正面趋势发展;如果是为了其他目的而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大危害。下面我将从经济理论与其他货币的国际化经验,清楚地解释资本帐户开放问题。
图1
人民币国际支付地位
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图1所示的是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地位。美元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币处于边缘地位一目了然。美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为44.82%,欧元则为27.20%。但欧元是欧元区内的支付货币,如果了解这一点,就会明白美国的主导地位更明显,因为经济规模和美国相近的欧盟是作为一个整体,由28个国家所组成。所以,如果将欧元区内的欧元支付排除在外,以国家为单位计算美元支付份额的话,美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会更大。
最近一段时间,美元的作用也进一步上升,其在国际支付体系所占份额从2014年1月的38.8%升至2015年8月的44.8%,与此同时欧元在国际支付体系所占份额则从33.5%降至27.2%。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所占份额为2.78%,就国际支付份额而言,美元是人民币的16倍,美元和欧元加起来则是人民币的25倍。有些人谈到人民币排在美元之后,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时,不提及两者间的差距,这看似正确,但实质上是有所误导,因为这否曲了两者的应用规模,即没有比较美元与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地位。与美元相比,人民币交易规模仍然非常小。
如果了解人民币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作为有效应对货币波动的对冲工具,就会愈发清楚美元和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差距,也会明白上文所述的看似矛盾的两种经济趋势会出现的原因。截至2015年4月,中国(包括香港)和亚太地区进行的贸易支付中,31%是以人民币交易——这为人民币占全球支付份额的2.78%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亚太贸易中的发展需要人民币具有国际支付能力,
且建立在根本业务上的人民币国际化健康发展也反应了中国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因此,正如实际发生和默许的那样,人民币在经常交易(特别是贸易)中具有了自由兑换能力。
但除此之外,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作用仍然微乎其微,我将在下文分析人民币不能快速扩张的根本原因。比如,截至2014年年底,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为63%,欧元占22%,人民币仅占1%。
人们有时认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当前无疑较小,但随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其作用也会快速扩张,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有可能在年底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但这种说法混淆了持有储备用于经常性业务(包括贸易)与持有储备(包括官方外汇储备)用于资本交易的概念。人民币理所当然应当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因为按照当前汇率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但这不会改变国际支付体系的基本面。特别提款权不是货币,也不是IMF资金,它们只可用于IMF成员之间的货币交易。特别提款权本质上只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占其总外汇储备的份额不到3%。实际上,特别提款权只是一种核算单位,在实际交易中几乎不能发挥作用。
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混淆贸易与其他经常交易需求的差异性,会引发呼吁中国加速开放资本帐户。下面我将论述国际货币体系最基本的特征,也许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这一点。
经济理论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充分证明,中国开放资本帐户不会使得流入和流出中国的资金保持一种平衡的态势,而只会导致资本大规模流出中国。这会同时导致中国的投资资金下降、利率上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也会随之减缓。而且,如果面临资本外流时,为防止人民币汇率下降而进行货币干预,会造成中国的外汇储备进一步下降。
在缺乏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资金只会单向流入美元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所有市场,包括全球经济,只有在单一价格标准体系下才能高效运转,这就需要单一价格单位。从根本上来说,货币不同于所有货物与服务。市场经济必然只能在“一价定律”规则下运作,即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都相同(应用“一价定律”定价时应将运输与其他交易成本、关税和其他法律障碍等因素考虑在内)。“一价定律”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旦某种产品出现不同价格,
套利操作者就会利用这种价差获取利润,直到只有同一种价格为止。
但单一价格必然需要单一价格标准(单一货币单位)。如果价格标准不止一个,那么套利者利用则会通过价差套利消除价差,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在同一个货币名称下的统一价格。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市场失灵而最终也无法达到统一价格。因此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只会拥有统一的价格单位——某种货币单位下的价格浮动不能超过20%,另一种货币单位下的价格浮动不能超过35%,其他货币单位设定的价格浮动不能超过45%等等。因此没有一个成熟的国家会拥有不同的货币单位,否则市场是难以发挥功效的。
出于同样的原因,如果有哪国试图引入不同的国际核算价格单位,要么套利会导致其被迫引入单一价格体系,即单一国际货币单位;要么市场不能发挥功效——不同的市场推行不同国家的货币体系,会阻止各国间良性的贸易互动。但因为国际劳动分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各国限制经济互动会导致生产力大倒退——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混乱,人类遭遇了现代和平时期最为严重的一场灾难。
美元的需求
单一价格标准的必要性反过来决定了外汇需求,包括外汇储备。相对较少的个别公司寻求从货币的相对运动中获利,但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一种边缘活动。大多数人持有外汇的目的是拥有可用于国际交易的货币,即美元。这是各国央行持有外汇储备的目的,美元对企业来说,也是对冲货币波动的较安全的基本货币。因此,如果某国开放资本帐户,净流入总是流向美元——因为上世纪70年代末全球资本帐户大规模开放以来,全球的实际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支持全球资本帐户开放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资金净流入美元。但截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平衡出现巨大赤字,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反映美国竞争力下降。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曾通过美元贬值以恢复美国竞争力,结果导致美国民众生活水平下降而引发政治动荡——尼克松被迫于1974年宣布辞职,卡特也输掉1980年大选。对美国来说,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同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在同等条件下会导致美元贬值,而要阻止美元贬值,就必须找到资本流入美国的根源。
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资本帐户开放,是美国有意推动的解决其经济与政治问题的方案。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结构已表明,资本帐户开放必然会导致资金净流入美元,至少到目前为止,一直是这样。
因此,对美国来说,推动全球资本帐户开放的重要作用是确保其他国家的资金净流入美元,从而解决国际收支赤字巨大所带来的美国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与此同时避免美元贬值在美国不得民心的政治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历史
全球市场数百年的发展史完全证明,全球经济(任何市场)必须实行单一价格标准,已成为基本的经济理论原则。虽然数个世纪以来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全球经济(最复杂的市场)仅有两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过:第一种货币体系是从全球市场接近形成到1931年期间所运行的金本位制;第二种货币体系是1945年建立直到现在的美元本位制。两种货币体系都没有运行的时期是1914年以后的一段期间,以及1931到1945年期间,这是因为在此期间人类遭受了全球经济史上最大的灾难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
只能有单一价格标准的事实,也必然决定金本位制到美元本位制的历史过渡几乎是接踵而至——不能有空窗期,否则正如历史发生过的那样,世界会发生历史以来最严重的混乱和冲突;也不能在时间上有交集,因为两种体系不能同时存在。
当然,美国明白,由于这些基本的经济力量,资本帐户开放也可以是美国牵制其他国家的一个政策工具,即使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不如预期也无妨。美国新保守派的公开喉舌《彭博》认为:“要获得特别提款权,中国将不得不按计划开放其资本帐户——改变其所坚持的行业标准与中国企业做生意的方式。”《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则指出:“如果中国资本帐户全面开放,那么中国政府就会失去对其最有效的经济杠杆的掌控。”
中国不能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或成为这些基本经济规律的例外。否则按照经济规律,如果中国开放资本帐户,那么数据将会显示,外流的人民币将流向美元,并引发动荡。
中国的贸易顺差已从2014年8月的3060亿美元大幅升至2015年8月的5400亿美元,按规律中国的外汇储备本该随之增加。但相反,除去实质性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下降之外,中国的外汇储备表现出更大的下降幅度。201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每月平均下降365亿美元,8月更是大幅下降940亿美元。这说明,
大规模资本外流正在发生,这对中国经济形成负面影响。
因此,正如笔者在文章开篇所指出的,人民币发生的两种相矛盾的发展趋势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使用,自然而然让其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这是一个健康的过程,因而应当允许人民币在经济交易中自由兑换。但不正确认识国际资本体系的本质冒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只会导致资本流向美元,过于草率放松资本管制则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