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9 作者: 李珊珊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支撑,从近十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情况来看,我觉得从资金的供给方的特征来说,体现出以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中资的、政策性的银行为主导,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和传统的国际金融组织为补充的特征。
受访者李珊珊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转自12月28日光明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规划图到实景图,“一带一路”的合作影响着无数青年人,也离不开青年群体的参与。在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光明网推出“我与丝路有个约会”特别策划,从青年群体的视角,管窥“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深刻地改变世界,记录他们的奋斗和贡献如何为“一带一路”合作写下生动注解。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珊珊,让我们跟随她的讲述,一起在十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资金融通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的成就与意义;亦在新的建设起点,共同展望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未来在“一带一路”的行稳致远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功能。
以下为对话实录:
问题1:十年来,资金融通在“一带一路”推进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哪些影响?
回答: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支撑,从近十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情况来看,我觉得从资金的供给方的特征来说,体现出以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中资的、政策性的银行为主导,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和传统的国际金融组织为补充的特征。从质上来说,(“一带一路”)对于金融效率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有非常严谨的学术研究也发现,国际资本的流入,提升了当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问题2:“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金融合作在近十年有哪些成就、特点、意义?
回答:我觉得我们这十年的金融合作,至少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的成就和特点。首先,新设金融机构和互设金融机构。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很多国家签署了双边的本币互换协议,其中有8个国家已经设立了人民币的清算机制安排。人民币的石油结算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很好的机遇。第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包括我们发行了“一带一路”的债券,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准入门槛降低,我国交易所与境外多国的交易所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些都表明我们整个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在加快推进。近十年的金融合作也为我们未来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从金融开放的角度来说,我们近十年的经验再一次印证了,金融业的双向开放、资本账户的开放、制度性的开放,对于我们中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从金融保障的角度来说,我们近十年的时间也再次印证,中国有能力去通过多边的金融协作、平等协商来构建,共同促进的、高效务实的、区域性的金融合作格局。
问题3: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可以在“一带一路”的行稳致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曾经指出,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是非常关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对于沿线国家来说就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机制,特别是沿线国家多是资源型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受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还有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有更多值得信赖的货币品种可供它们选择,这对于它们也是一种风险分散的工具,以及风险管理的一个手段。第二,在战略推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来更好地管理风险,从金融合作机制来说,我们看到在机构层面(包括像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开始建立了多边的金融合作机制,未来也许可以考虑将这种协作机制上升到制度层面。同时,在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管理和风险处置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共同的应对措施,未来通过机制的完善,持续构建一个更加长远的、有保障的融资管理体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