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事关稳经济大盘,深圳靠什么勇挑大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廖群  /  

事关稳经济大盘,深圳靠什么勇挑大梁?

发布时间:2022-08-18 作者: 廖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认为,深圳5个“30条”是“33条”的本地化(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33项措施)。“可以看出,5个‘30条’一共是150条,说明政策更加细化,也说明深圳政府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下半年,才真正是这些政策密集的落地生效期。”

受访者廖群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本文刊于2022年8月16日深圳卫视。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党中央明确作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进一步部署了包括6个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


稳经济背景下,深圳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发力。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正逐月回升,不断巩固经济恢复态势。承压前行的当下,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推出《问策深圳经济》专栏,首期关注:稳经济大盘,深圳靠什么发力?


如果给今年中国经济赋予几个关键词,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妨从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重要议题来盘点,“稳定”一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出现了54次,以“稳大盘”为主题的会议在上半年的18次会议中出现5次,占了近三分之一;“企业”一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出现119次,与保市场主体有关的会议更是多达6次。


这些高频词充分反映了中国当下稳经济大盘的决心。对于深圳来说,多年来商事主体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创业密度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大量的市场主体、就业人口在深圳,如果说稳经济大盘看具体城市怎么做,深圳毋庸置疑是关键城市。


image.png


在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之下,深圳在落实国家稳经济相关政策方面,究竟做得怎么样?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又有哪些创新举措?这不仅事关深圳经济,深圳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也向全球传递中国经济的动向与潜力。


稳经济大盘


深圳处于何种角色?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带来的内外部环境冲击,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明显增多。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


为稳住经济大盘,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于5月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6个方面33项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推动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就在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并特别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经济大省有哪些?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就强调,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image.png


无论是GDP还是综合实力,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这5个东南沿海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理所应当挑大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因此,助力稳经济大盘,对于广东,对于深圳,都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正如日前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深圳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占到全省1/4,在服务和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方面,既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基础有能力。”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GDP达15017亿元、增长3.0%,今年以来深圳已经发布5个“30条”政策措施、“20+8”产业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


上半年经济运行稳步回升,这些政策在背后不断显效发力,稳经济大盘。


5个“30条”政策组合拳


对市场主体精准施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认为,深圳5个“30条”是“33条”的本地化(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33项措施)。


“可以看出,5个‘30条’一共是150条,说明政策更加细化,也说明深圳政府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下半年,才真正是这些政策密集的落地生效期。”廖群说。


以减税退税为例,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出台了力度大、范围广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决策部署。


image.png


深圳陆续出台的5个“30条”政策措施中,就包含15项税费优惠政策。


例如规模性的退税,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行业留抵退税问题。7月起,进一步扩大了行业范围,增加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


针对深圳自身科技企业多的特点,实施高比例的抵扣,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等。


减税、降费、缓税、免租……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不断落地,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具体来看这5个“30条”,深圳以此畅通经济循环,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助企纾困30条”


主要是解企业燃眉之急,是“解渴”。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已落地超过500亿元,其中财政部门通过普惠性补贴、专项资金支持等方式,直接支持超290亿元。


“壮大市场主体30条”


是通过培育政策,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让市场主体“生得快”“育得多”“长得大”。


“工业经济30条”


是突出工业立市,进一步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以及发挥工业对其他产业产出增长的带动作用。


“促消费30条”


是将消费端和生产端作一个连接。政策成效也十分明显,5月起,深圳多个领域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转正,消费复苏加快。


“稳增长30条”


是政策工具“百宝箱”,涉及业态更多,涵盖范围更广,惠及面更宽,从稳企业、稳就业、稳物价等发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说:“深圳的‘30条’系列政策,与国家保市场主体一系列的措施一脉相承,又结合了深圳当地的一些特点。深圳从全国来讲,是创新企业集聚地,所以市场主体是深圳内生动能非常重要的方面,保市场主体的相关政策,体现的就是深圳加快落细落实国家政策,让惠企措施直达快享。”


“20+8”产业集群政策


立足当下 布局长远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当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整个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深圳市场主体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所以,现在我们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同时还要有一些长远的布局。”


深圳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下称“20+8”政策)应势而生,既考虑到当前又着眼于长远经济。


从全球来看,先进制造业本身就是国家竞争的焦点。特别是这些年来,美国、欧盟的再工业化以及对实体经济本身的投入,连着科技创新的战略,其实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很重要的竞争。


image.png


在国内,深圳作为创新之城、工业强市,要支撑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重大;要在稳经济大盘中发挥好工业“压舱石”作用,“20+8”政策一定程度上稳住市场主体信心。


具体来看,“20+8”政策重点归纳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到2025年,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深圳着力推动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


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20+8’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战略,也体现了深圳的担当,还体现了产业发展本身的规律,承载着深圳长远竞争力的重大任务和目标。”郭万达说。


不管是5个“30条”措施,还是“20+8”产业集群政策,深圳并不只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稳市场主体上更注重提质增效,让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强长期向好的趋势。


当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既要直面当前经济出现的压力,也要看到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正进一步提高。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这场稳经济大盘保卫战,正爬坡过坎、稳健向上,开启一个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