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前海扩容高层次开放 香港金融业迎更多商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廖群  /  

前海扩容高层次开放 香港金融业迎更多商机

发布时间:2021-09-10 作者: 廖群 

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前海,成立至今已有11年。近日中央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提到前海将与香港合作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多个金融业领域将先行先试。

受采访者廖群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本文刊于9月9日香港商报网。




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前海,成立至今已有11年。近日中央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提到前海将与香港合作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多个金融业领域将先行先试。有学者认为,前海面积扩容后,区内金融业的服务范围大大扩阔,预期香港金融业界参与度有望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势更加巩固。


香港经济发展背靠祖国,香港与内地一直合作共同发展,例如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广东发展成「前店后厂」的经济模式。近年粤港澳大湾区,便围绕香港与内地协同发展、互惠互利。香港与内地合作的「代表作」之一,肯定包括位于深圳西面、被视为「港深合作桥头堡」的前海合作区。


前海合作区于2010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主打港深现代服务业合作,强调港深合作先行先试的创新功能。其中,金融业是前海合作区的重点产业之一,国务院早年表明,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过去11年来,前海在金融领域推动不少创新,包括在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香港金融企业在前海设立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等。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日前,中央发布「前海方案」,计划将前海面积扩容至原有的8倍,同时扩大前海金融业对外开放,具体包括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以至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支持将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区落地实施,在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


其他措施还包括,在前海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等业务;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探索跨境贸易金融和国际支付清算新机制;支持前海推进监管科技研究和应用;以及支持港交所(388)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前海扩容港金融业机遇增


廖群相信前海现有金融产品规模能够进一步做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表示,事实上「前海方案」提及的金融开放政策大部分目前「都已经有了」,但值得关注的是,前海合作区面积较原先扩大了7倍,前海金融业所涵盖的企业和居民范围也随之扩大,业务种类也更多元化,将有利于前海现有金融产品规模能够做大,使现存但未成气候的金融产品更加成熟。



鄂志寰相信前海扩容,新产业在前海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中银香港(2388)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则认为,今次的「前海方案」更多强调制度性创新,内容亮点之一是前海合作区的范围,较原有面积扩大了7倍,物理空间扩展后,能容纳的产业相信也会更加多元化,目前前海以物流、金融等产业为主,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不同产业出现,例如科技、医疗等新产业。随着新产业在前海获得发展空间,香港金融机构也有望得到更强的业务需求,开展更多创新型的跨境金融服务。



程实认为前海有助于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前海方案」提出在一系列领域先行先试,将推动内地金融开放试点进入新层次,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本港券商北上先受惠


庄太量相信前海可以助促进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另外,有学者关注到,「前海方案」提及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前海开展跨境证券投资业务,料本港券商有望从中受惠,可通过前海进入内地市场,开拓客源和收入。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本港券商如果想进入内地,当然现在也能独资(进入),但他们可能在内地无人脉关系,也不太熟悉内地运作,而前海可以作为一个试验田,帮助香港金融机构或券商在前海开展业务。」


庄太量又指,「香港始终是一个细市场,本地券商(面对)最大问题是竞争大,包括来自银行的竞争,而且市场近饱和。如果本港券商可以开拓内地市场,可以得到更多客路。例如部分券商主要赚孖展息,可以借钱给内地客户买股票,而非单纯赚手续费和佣金。」庄太量预期,当本港券商内地客户规模足够大后,未来更有机会进一步参与「理财通」,跨境销售理财产品。


王良享估计未来前海有机会松绑资金流限制。


星展香港财资市场部董事总经理王良享则认为,针对前海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业务,未来前海有机会试点松绑资金流限制,例如在互联互通渠道内容许跨境人民币,甚至港元或美元在前海有限度自由进出,情况类似早年实施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目标应是再优化QDII及QFII机制,在投资配额、资金出入调导及投资标的方面再放宽,将有助提升前海的资本帐开放,同时深化港深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政策拆局】前海非取代香港 做大个饼吸引外资


落实前海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日前出台,前海的一大定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当中包括金融服务业,但这与香港传统支柱产业不谋而合。事实上,自前海规划于2010年面世以来,本港不时有「前海取代香港」的杂音,担忧香港长远会被前海取代。但学者普遍认为,前海的目标应是港深协力「将个饼做大」,竞争对手并非深港自己,而是国际上其他金融中心。


金融业是前海合作区的重点产业。据了解,目前前海持牌金融机构累计达252家,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交易场所等类金融机构近6500家,约占深圳市80%。2019年前海金融业实现注册企业增加值1358.4亿元人民币(约1630.08港元),按年增长15%,占前海增加值59.3%。金融业实现税收238.3亿元,按年增长14%,占前海税收总量56%,在前海各行业中连续5年以上位居首位。


若拿香港金融业的数据比较,2019年香港金融业增加值5813亿元,按年增长8.6%,占香港GDP的21.2%。虽然香港金融业增加值是前海的3.6倍,但行业增加值增速只有前海约一半。事实上,前海金融业发展迅速,从2013年接受企业注册到2019年底,前海金融业注册企业数量增长近23倍;金融企业税收增长近89倍。


吸引国际资金进驻大湾区


今次「前海方案」将前海地域扩充,由原本面积15平方公里,纳入蛇口、北面的宝安中心区及机场等区域后,面积扩大7倍,至超过120平方公里,相当于近10个香港的中西区面积。可以预见,未来前海金融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至于前海即将取代香港中环的说法也不时被讨论。过往有意见质疑,前海的行政体制和金融产业模式与香港极为接近,前海最终目的在于取代香港,担心将来会有大批服务业工序迁到前海,引发第二次产业北移。


不过,也有学者从另一角度看待前海,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倘若粤港合作把市场做大,形成协同效应,将可以吸引更多海外资金在大湾区投资,「先将个饼做大先,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自己互相竞争,而是让原本打算去美国、欧洲、新加坡的钱流向大湾区,这些钱香港、深圳都分不完。」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亦认同,粤港澳大湾区在内部是互补协同的经济关系,前海合作区金融开放,将有助于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香港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专资会欢迎前海横琴方案 给予港专业服务业更多机遇


中央近日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方案」),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专资会)表示欢迎,认为有利推动港深更高水平合作,发挥两地在大湾区内双引擎功能,期望特区政府推出相应措施积极配合,让香港专业服务进入大湾区,为香港各界别的专业人才和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资会认为,「前海方案」中扩展了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亦进一步促进粤港、港深合作,协助前海推动服务贸易全面自由化、扩大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等,充分发挥香港在高端专业服务业的固有优势,给予香港的专业服务提供者更多机遇,促进香港专业服务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结合较早前公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相信更能推动香港、澳门、前海及横琴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专资会冀望特区政府尽快与中央部委商讨,如何透过《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尽快落实「前海方案」中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的措施,并为业界就扩区后的前海,在金融、创科、法律和营商环境方面提供指引及意见,让业界及社会把握机遇,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