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陆利平:全面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陆利平  /  

陆利平:全面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23-01-16 作者: 陆利平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内资的银行业还是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如今外资银行不一定真正带来竞争压力,但是至少起到一种榜样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外资银行学习很多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3年1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2023年迎春论坛“新的动荡变革期与中国未来”于线上线下成功举办,人大重阳老中青人才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在全球新变革阶段的国际秩序新动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陆利平在第二研讨环节“2023年,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展望及风险”中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内资的银行业还是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如今外资银行不一定真正带来竞争压力,但是至少起到一种榜样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外资银行学习很多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文字数约30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a1667e2d3884ee4b335f6b70d8c090f0.png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陆利平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重阳的邀请。我演讲的主题是“全面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包括金融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然而,我国金融业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开放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截至2022年5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只设立了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总共只有900多家,而内资银行银行业分支机构有20多万家。所以,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存在感很低,这是“引进来”的外资银行。此外,“走出去”同样也是如此,我国的银行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存在感也很低,现在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2013-2021年银行业分支机构的数量的分布,按照不同类型的银行,例如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外资银行在过去几年间分支机构数量一直在下降,很多外资银行把分支机构关掉了,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一直在增长,可以看到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整体增长趋势较弱,当然“走出去”同样也有类似的趋势。


我国外资银行资产在国内银行业总资产占比低于2%,比如OECD国家高于10%,拉美国家38%,墨西哥75%,东欧国家平均有58%,并不是说这个比例越高就越好,但是整体来看,例如在发展中国家,2013年的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占比39%。其中23%来自发达国家,16%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我们通常会认为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会带来较好的管理经验、经营技术。


这个图是1995-2013年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的占比。可以看到外资银行的占比是在上升的,这块浅蓝的以及橙色的区域,橙色的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浅蓝的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最下面内资银行。这个趋势是十分值得去思考的,为什么我国的外资银行比例在过去几十年期间一直徘徊在2%左右,这个数字非常稳定。当然,这中间有很多思考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不引进外资银行?一些文献认为如果跟东欧国家一样引进外资银行,让外资银行会主导银行体系,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2%的历史水平是否妥当,在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银行业应该开放到什么程度,这是“引进来”相关的问题。


“走出去”相关的问题也是同样的,即中国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存在感很低,比如在美国可能有分支行,但也只是做与中国企业相关的生意。按照一级资本排序的全球银行20强中,中国的大银行都排在前面,四大行、交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导致我们盲目的觉得中国的银行都非常强大,世界前五的银行有四个是我们国家的银行。我们在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从“走出去”的角度来说,这些银行在国际市场上是不是有竞争力,如果要去跟其他国家的银行竞争,这些银行应该做什么事情?如何提高这些银行的效率进而变得具有国际竞争力?


不管从政策还是学术的角度来说,金融业的开放一直是被高度关注的话题。从政策角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关于金融业开放的政策出台非常密集,二十大报告里也提到了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国门只会开得开得越来越大。这些政策与外资银行业2%的市场份额是不相对应的。我今天讲的主要关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因为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和网点数量都很少,跟内资银行比起来,基本上就是个零头。


金融业开放本身有什么意义?我国的银行业集中度很高,活力不足,ROA和ROE等业绩指标很高。银行很挣钱并不代表它就一定有效率,这是两个概念。过去几十年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银行业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例如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感觉是弯道超车,但是这些技术从源头上来讲,都是从外资银行学过来的,只不过我们发扬光大,包括市场也更大,后来做得比国外更先进。不可否认,金融业的开放的意义非常重要。


从银行经营的一些指标,例如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资本充足率等,外资银行在这些指标上还是比内资银行强大很多,换句话说,我们仍有很多可以从外资银行那里学习的内容。


现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了,希望更多的外资进来,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应该有多高。不管从学术还是政策角度,银行业开放后会加剧内资银行的竞争,并且给内资银行也带来了很多压力。虽然外资没有存在感,市场份额只有2%,然而回到20多年前中国刚加入WTO的时候,那会儿经常喊“狼来了”,对于银行业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今天这种声音好像没有了,中国银行业也变得貌似很强大,然而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去学习、去改进的地方。所以,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内资的银行业还是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如今外资银行不一定真正带来竞争压力,但是至少起到一种榜样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外资银行学习很多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


简要的回顾一下中国银行业的开放,过去40多年间早期就是简单的一些标牌性业务,银行业真正开放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的事情。外资银行进入的意义,首先是促进本土银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现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了,至少从国外回来不需要隔离了,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银行业与国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哪些改革,至少2%这个数字显得较低,未来应该达到啥样的水平,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常认为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比较先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的意义比较重要。然而,学术文献发现,不管是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给我国的内资银行带来一些竞争压力和溢出效应。


简要讲一下对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展望。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过程,我们经常提到需要谨慎的开放,因为过快或者过大的开放可能会带来风险。例如东欧国家或者其他外资银行比例非常高的国家,曾经发生过相应的风险,因此需要思考如何有序的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2%的市场份额应该不是最优的水平,但是什么才是最优的水平呢?这需要更多的思考,未来在与国外的交流中,应该怎样“引进来”外资银行,也希望中国的银行业能够更多的“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感谢各位专家。谢谢!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