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技能人才的腰包怎样鼓起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戈  /  

技能人才的腰包怎样鼓起来?

发布时间:2016-10-26 作者: 刘戈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工人年均工资增长率仅为9.6%,工人身份在户籍流动,职级晋升和党政机关录入等方面都存在障碍,而事情的另一方面,是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缺口,高达2200万至3300万。对此实施意见中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贯通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通道,和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三条激励通道。

  刘戈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25日搜狐网。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部署对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决定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工人年均工资增长率仅为9.6%,工人身份在户籍流动,职级晋升和党政机关录入等方面都存在障碍,而事情的另一方面,是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缺口,高达2200万至3300万。对此实施意见中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贯通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通道,和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三条激励通道。


  第一个通道是上升通道,就是技能人才,他的技术标准的等级要把它拉长,使他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的空间。


  第二条通道是完善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学历之间的比照认证制度,让技能人才能获得社会认可。


  第三条通道是,要鼓励地方对重点领域紧缺的技术工人,在大城市落户,住房购租,和子女上学等方面进行支持。


  1、何为技能人才?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周运说到我们从小受教育的时候,都是你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当中生存下来。我们这个意见当中提出的技能人才,到底什么样的人算是技能人才呢?


  张连起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技能人才应包括现代服务业从业者


  首先是我们原来知道的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比较多,比方说木工,瓦工,车铣刨磨钳等,但是随着现在经济结构的变迁,现在有一些现代服务业等,也应该纳入这个技能型人才。


  刘戈 央视财经评论员:技术含量高方为技能型人才


  水平比较高的厨师,但不是说只会西红柿炒鸡蛋的厨师,那可能就不是技能人才。也包括建筑工人,但如果要是简单的一个小工,那么只是打下手,那他可能就不是技能型人才。比如说他是一个钢筋工,或者是一个贴瓷砖的瓦工,他身上的技能型就表现的比较强,另外比如说技术含量高的程序员也是技能型人才。


  张鸿 财经评论员:技能人才不光是有技术,也要有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一般来说,在我们很多行业里边,其实有能力证书,你比如说这个资格证,所以你如果就看那些很多城市,比如说厦门,比如说广东,吸引外来的这种技能人才入户的时候,他都有一些相应的标准,这个标准基本上第一条就是,你得有相应的资格证,那个资格证还不能是一个初级的资格证。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周运说到,既然明白了什么叫技能人才,我们看看这次的文件当中,如何来激发技能人才的活力,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这个激励计划当中有这么三条,有完善他的薪酬激励,通过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渠道,还有一个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这是这次意见当中总结出来的三个通道吧,这三个通道是抓住了现在能够激发人才的一个要害吗?


  张连起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技能人才的薪酬体系和晋升通道应该向知识型人才看齐


  应该说很准确,现在我们这个技能人才原来受我们传统影响,就是劳心和劳力划分出来了。就是似乎大学教授什么等更令人尊敬,或者薪酬体系、或者考核体系都已经很完备了。但是在技能人才这方面就欠缺,所以我想应该是在晋升方面,比如说要比照我们这些知识型分子,要给技能人才,包括薪酬激励,包括职业资格,除了这些资格还有这些水平的一些评价,要在尊重程度上,体面程度上,认可程度上,特别是含金量上。应该要跟知识型人才一样。


  刘戈 央视财经评论员:体制内技能人才的待遇需要提高


  如果要是在纯粹的市场化公司里面呢,他的薪酬激励机制基本上能给解决了。比如现在有很多上百万的小公司的老板直接招聘,尤其是比如说程序员,技术特别的明显的话,当天约谈,第二天上班,那么他的这种薪酬非常具有竞争力,就是说谈判的筹码非常的高,他们这些人,应该说在市场化的体系里面,得到了比较高的认可,但是呢,可能在体制内,比如说或者是国有企业里面呢,这些技术大拿们,他们的薪酬标准就没那么高。


  张鸿 财经评论员:市场紧缺高级技能人才


  因为工人的身份可能会受到很多限制,和干部的身份那不一样,那干部的身份是怎么来的呢?比如说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你自然而然和中专的,那就不是一样的薪酬待遇,所以这就有问题的。还有一个就是说,场化其实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看2014年人社部的一个统计数据说,就普通技能人才,基本上是1.5个岗位,对应一个人,所以其实人是奇缺的,而高级技能人才,两个岗位对应一个人,所以人,其实你如果真的具有这种能力的话,在市场上其实你不用害怕。


  2、如何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周运介绍,中国商飞公司的一名钣金工王伟,他的工作是用木锤敲击金属板材,不过他加工的不是一般的板材,而是名满天下的C919,中国自主制造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他敲出来的这个弧变,公差是9丝级的,这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是一个1毫米的百分之九那么一点点,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木锤敲出来的大飞机,就是比较不可谱,但其实我们了解以后,不光是波音,空客都是这么干的,而且像他这样的,是真正的技能人才。但是如果要让含量更多的技能人才有一个好的能够激发出来的活力,咱们要做的,是让他们腰包鼓起来,地位高起来。


  张连起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要大力营造崇尚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总书记有一句话,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技能人才,要营造崇尚技能人才的氛围,那么社会地位就很重要,如果说,不管你干成什么,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干得认认真真,而且干到了极致,干到了精益求精,仍然在这个社会上地位,认为你是,就是干活的,你就是蓝领,你不如学校的教师,更不如教授,那这个是没有出路的。


  张鸿财 经评论员:不光要让他腰包鼓起来,也要让他腰板硬起来


  社会地位包括很多,包括了物质的,就是你对你的工资,我是不是可以和这个企业来议价的权利。比如,我一个朋友家老家的亲戚,前些年在广东,就是想这种技能人才入库,入库以后,他在那儿本身就是已经做得不错了,工资市场化了,完全市场化了,他工资收入是满足的,但是孩子上学,上公立学校他没法上,所以他就说,那既然有这个条件,我就申请一下,然后还专门去考了那个证,资格证,然后就入进去,入进去以后呢,发现他只能入到集体户里边,集体户里边在公立学校又面临种种麻烦,所以他在他周边的人当中,那他受到尊重的程度,远不如技能不如他的那些本地户口的那些人,所以不光要让他腰包鼓起来,要让他腰板硬起来,这才可以。


  刘戈 央视财经评论员:要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留住体制内的技能人才


  在一些大型的国企里面,那么他可能有很强的这样一个技术,但是由于他整个的薪酬体系,他是相对差别没那么大,就导致什么呢?就是在体制内的这样一些,或者这些国有企业里面,或者这些事业单位里面,他的收入和市场价格差别非常的大,可能管理人员反倒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但是就是一个技术大拿,他如果到市场上的话呢,他有的时候工资翻五倍六倍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如果这样呢,你不给他在薪酬上面有一个足够的激励,那么这样的人才很难留得住,刚才我们看到王伟,这样的一个919的这样一个钣金工,这么高级,我不知道他挣多少钱,我估计他主要是靠觉悟留下来的,外面呢那么如果要开出了更高的价钱,或者是他家里面更需要钱,那可能他就离开了。


  3、如何精益求精练就工匠精神?


  张连起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要妥善解决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


  像高级技能人才,他有很多的沉默成本,也就是说他在过去实际上投入的是很大的,而且是日积月累,那么我们应该看的是,如果说用职称,或者用学历,他可能不太行,但是他具备了跟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且别人也不好学,也拿不走的,这样独特的工夫,这是大国工匠精神,这是我们鼓励做一件事情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一生中做一件事,那么就在包括工资,包括购房,包括城市化,你说一个大的城市,如果把他们留下来,在知识型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技能型人才在那儿耸立,这个国家的希望,这个全面小康才是真正的让人民所追求的。


  张鸿 财经评论员:工匠精神永远值得尊敬


  就是我们真正地对知识是尊重的,但是对这些专业看起来不起眼的技术,有时候没有那么尊重,但是在中国整个的这种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你必须得尊重工匠精神,否则的话,中国制造2025等等这些未来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你如果不尊重这些技术的话,那可能就非常可能。


  刘戈 央视财经评论员:练就工匠精神需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在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制造业的强国,非常的明显,你像比如在德国,很多他们高中毕业以后,直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非常的多,那么他不觉得这个比考大学就差。那么在日本有很多家庭传承的这些手艺人的话,好几代人一直在干,其实看起来技术含量没那么高,但是精益求精,一直把它做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匠人,这样的人,捏成寿司最后有捏成道的是吧。


  4、如何提升技能人才晋升通道?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周运介说到一个是首席技师,一个是晋升通道,我为什么想到这个呢,就是很多人觉得,就像演员,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或者是你干某一个行当干得比较好的话,你就可以当官了,你就可以职位晋升的比较快了,但是我在想技术工人,他毕竟术业有专攻,他擅长于这个,我们真的需要用一个很高的晋升的通道,或者希望,让他走上一些管理岗位,或者是让他有一个,所谓的首席技师这样的名头在身上。


  张鸿 财经评论员:要打通市场跟体制对接的通道


  我觉得这个晋升通道,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其实除了市场化的这种企业以外,还有我们很多的国企,地方国企等等,他们这里边其实,你不得不承认,他必须得有一个上升通道,他才能更加得到自我价值才能有更好的体现。还有一个就是即使是市场化的,就是很多人他在体制内,他得到的这种职称评定等等,因为职称也是一个晋升通道,他是被认可的,但是他走到市场的时候,可能这种职称的对接就会有一些麻烦,所以我们就是市场和体制内怎么来完成这个对接,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周运总结,不管怎么样,社会地位也好,我们给他们任何的经济待遇,或者是地位待遇也好,无论如何,都要通过我们这样一系列的措施,不光是把技能人才,和其他六类人才的这种活力给激发出来,更多地是给他们一种尊重,在有了尊重的基础上,相信我们大家带动更多人,共同增收的这个目的才能够达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