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鲁东红:红海航运受阻,中欧班列成国际运输优选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鲁东红  /  

鲁东红:红海航运受阻,中欧班列成国际运输优选项

发布时间:2024-03-18 作者: 鲁东红 

在红海航道运输通道受阻、全球供应链风险加剧之时,中欧班列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国际运输的优选项。3月13日,中国新闻网就相关话题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

编者按:在红海航道运输通道受阻、全球供应链风险加剧之时,中欧班列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国际运输的优选项。3月13日,中国新闻网就相关话题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现将专访内容发布如下:


0fcae469eb77b78634c9bfc8ea50741f.jpg


记者:当前红海局势持续紧张,给航运业、全球供应链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运输情况如何?


鲁东红:红海安全形势持续恶化,航运公司被迫绕行,海上运输成本大幅上涨,加之抵达时间难以预测,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作为国际海运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承载着全球12%至15%的海运贸易,其中包括大约20%的海运集装箱贸易。红海危机致使集装箱运输持续受到干扰,将可能致使大量商品交付延误,影响商品的生产和分销,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压力。航运公司被迫绕行不仅会增加航行时间和成本,而且延迟交付将对依赖准时交货的行业,如汽车、电子产品等造成影响,引发生产停滞和经济损失。


在大宗商品贸易方面,红海危机并不会引发原油和农产品运输中断,最大可能是抬升运输成本,刺激原油和玉米期货基差扩大。此外,红海危机还可能改变国际贸易格局。以原油贸易为例,欧盟放弃了俄罗斯长期以来为其提供的廉价油气资源,不得不增加从美国等其他地区进口油气。而红海危机进一步刺激了欧洲从美国进口原油,从而使得全球原油贸易格局出现极大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印度的原油进口量巨大,受红海航道危机的影响,印度也正寻求新的石油供应商。


记者:在当前航运受阻、费用飙升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对于稳定供应链、畅通贸易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鲁东红:红海危机等地缘风险暴露了海上咽喉的脆弱性,使得全球物流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货物运输选择,开始寻求以陆代海的物流方案,而贯通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以其快速高效和成本优惠的特点,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


目前,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有效扩大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往来,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动,为世界经济回暖注入新动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月26日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受红海危机冲击,苏伊士运河的贸易量在过去两个月下降了42%。但是对中欧班列的货运需求上涨100%。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928列,发送货物3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使得越来越多的欧洲产品走进中国百姓生活,让“中国制造”更加受到欧洲民众的欢迎。可以说,中欧班列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了一条安全畅通的国际经贸大通道,成为全天候维系全球供应链、物资链和价值链安全运行的黄金通道。


从安全角度看,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货运量的可靠性和准时性更高;从价格角度来看,随着海运价格飙升,性价比优势让更多物流企业选择中欧班列;从时效性来看,中欧班列从重庆发车至欧洲仅需15至20天,比红海航运快7至10天。同时,中欧班列的效率还在不断提升,目前西安往返德国杜伊斯堡只需要10天,比2023年又缩短两天,和最早的班列相比缩短了约一周。这对具有一定运量规模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亚欧大陆铁路运输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通关标准更加协调便捷、各条班列线路之间整合提速,中欧班列的优势将进一步突显。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