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重磅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吕冰洋  /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重磅信号

发布时间:2024-03-06 作者: 吕冰洋 

报告明确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优化房地产政策等作出具体部署。

受访者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3月6日第一财经


image.png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明确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优化房地产政策等作出具体部署。


李强表示,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5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今年实现5%的增速是有条件有支撑的。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今年的大局。各方面都要积极想办法,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出台政策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中提到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新增关于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提法,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今年GDP预期目标增长5%左右


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新成效。展望2024年,李强指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经济增长目标是提振信心的关键。政府制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市场主体预期有一定引导作用。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告诉第一财经,固然要防止过高目标隐藏的“超速”风险,更要避免过低目标带来的“失速”危机。要完成“十四五”规划中“2035年GDP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要求、保障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带来的新增就业,2024年GDP增速目标设在5%左右为宜。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有必要将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维持在2023年的水平,即5%左右。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会出现实体经济低迷、资本市场不振、社会情绪焦虑的负向循环,经济金融社会难以稳定,信心难以提振。他表示,2024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二年,疤痕效应逐渐消退,扩大总需求、放松供给约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地方政府活力、稳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中国会实现5%的经济增速。从经济周期来看,库存周期大概率已触底,从去库存到补库存对于经济增长是积极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认为,当前我国具备5%~6%的经济增长潜力,同时,这也是实现2021年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水平,能够为保障民生就业、维护金融稳定、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重要基础,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李强表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发万亿特别国债,赤字率重回3%


在备受关注的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具体来看,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今年财政赤字率将超过3%。而与去年预算调整后的财政赤字率3.8%相比,今年财政赤字率有所下降。


黄守宏表示,财政赤字率需要放在财政总盘子里看,不能因为赤字率比去年调整预算数降低,就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减弱。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其他政策工具,今年财政政策总体来说是适度加力。


黄守宏表示,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实际和去年初预算水平(3%)是一样的。虽然和去年增发1万亿国债之后(3.8%)比较降了一些,但是整体来讲这个水平是适度的。“这样安排符合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的客观实际,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信号,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负债率、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今年我们定了3%的赤字率。”黄守宏说。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称,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这体现了今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其中,财政赤字规模相比2023年适度扩大,3%的赤字率考虑了财政可持续性,去年第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多数用于今年,增加了今年可支配财力。新增专项债额度也较2023年适度增加,另外还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


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今年赤字、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合计8.96万亿元,超过去年赤字与专项债的7.68万亿元,也超过去年赤字、专项债与特别国债之和的8.68万亿元。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万亿用于减灾防灾建设的特别国债,将主要在今年使用,今年的财政实际支出力度将明显增强。一句话概括今年财政政策是:力度较大,但更加强调优化政策组合和支出效率;稳妥以及标本兼治化解债务风险,长期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吕冰洋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增强民生福祉等很多方面需要财政投入。同时,考虑到过去数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导致税收政策空间收窄,以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内在需求,今年财政重点是“两个拳头”发力,一是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的同时,发挥各项财政支出的作用,例如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二是扩大专项债发行,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建设,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报告同时提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货币政策首先强调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和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将推动今年增长和物价水平继续复苏,同时新增关于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提法,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该宽松的依然需要宽松,该紧缩的还是需要紧缩,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过于紧缩,始终保持其稳健性。取向实质上将“稳健偏松”,保持与财政政策相匹配的扩张程度。


从资本市场角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中,提到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这是第一次将资本市场上升到宏观调控这样一个高度。”长江养老保险研究部总经理李慧勇对第一财经表示,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将资本市场稳定放在总体要求的货币政策部分,意味着不再仅仅就资本市场而讨论资本市场,而是作为宏观政策通盘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稳定重要性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发展会得到更多部门的支持,资本市场政策支持的力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他认为,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虽然直接提及不多,但是由于前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都已经对稳市场、稳信心方面有过明确安排,报告这一次可以说是确认了市场预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同时,报告对于市场关注的宏观目标、中长期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给予了清晰回应,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安排是超预期的。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认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需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增加股市中长期资金供给。他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内在要求,应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市场化并购重组,激发经营活力,还应深化退市机制,加速优胜劣汰;并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回报投资者,提升投资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这意味着,在全国两会连续两年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重要工作任务之后,今年的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方向更加明确,且政策举措存量与增量、长期与短期兼具。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关系到存量经济,一直以来是政策框架下的三个风险点。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提出标本兼治三大领域风险,明确了相关领域工作部署。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重要风险处置是系统工程,关乎全局、涉及多方。“标本兼治”,体现的是问题导向和源头治理、短期举措和长效机制相结合。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