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1 作者: 贾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将俄罗斯作为当选国家主席后的出访首站,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深远影响。
本文转自2023年3月20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北京3月20日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贾敏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将俄罗斯作为当选国家主席后的出访首站,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深远影响。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贾敏表示,这是继2013年之后,也是整整十年后,习近平主席再次将俄罗斯作为当选国家主席后的出访首站,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深远影响。他说,习主席此次出访,“无疑是构建平行舞台的最新举措,反映了两国高层对此理念的深谋远虑与稳妥推进”。
专家指出,首先是中俄两国元首外交的进一步深化。他表示,众所周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有着深厚的个人友谊和互相尊敬、支持的传统,历经十年而不改初心,每年都有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的会晤交往,气氛融洽而温馨,两人不仅有着共通的兴趣爱好(热爱体育运动、勤于阅读思考),也都有着共同的领导担当(复兴文明与国家,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历史价值观(崇尚英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因为疫情缘故,两位元首在过去三年中的会晤有所减少,但并没有降低两人之间的交往深度与广度,当下全球深刻而广泛的危机赋予两位领导人会晤以格外的瞩目与重要性。
在专家看来,此访也恰是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周年的重要时刻。过往十年,全球地缘局势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地区冲突、地缘局势危机与气候灾难等,无数的人类悲喜剧都在昭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他说,“我们期待习主席在重访莫斯科时,对这一重要理念提出新的全面阐述,也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外交新起点的重要时刻”。
贾敏认为,其次,围绕乌克兰危机,中俄元首会晤将取得进一步共识。他表示,中国是少数能够在俄乌之间发挥调停作用、努力构建沟通桥梁的大国。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中国多次呼吁劝和促谈,并在不久之前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重要倡议,为解决俄乌冲突提出了中国方案,并得到两国的积极表态,其推动前景值得期待。但专家同时指出,中国促谈的努力和俄乌两国寻求停战谈判的尝试,如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远非三方可以解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外部复杂因素和动机,让结果落地显得异常艰难、无比泥泞。
尽管如此,但在专家看来,本次中俄莫斯科会晤有着过去难以企及的有利条件和契机,尤其是在习近平主席接连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以来,中国外交以空前的力度和手腕,促成中东地区两大国家沙特与伊朗的关系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令整个世界为之震动,显示了中国外交的新姿态、新能力与新动向,以及中国为动荡世界局势寻找和平的强烈愿望。因此他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会晤,中方将向俄方提出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也更具可沟通性(在俄乌之间搭建桥梁)的和平(停火)方案”。
贾敏认为,第三,中俄之间将进一步推动务实合作与经贸互动。他分析称,中国外交部在介绍习主席访问的问答中,已经明确表示此次会晤将围绕双方共同关心的务实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将签署一系列新的重要合作意向,其中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深入对接,维护稳定中俄间的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在可预测的领域,中俄深化能源天然气合作、签署新的供应和购买协议、中俄有关在远东地区的经济互惠与投资便利协议、中俄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共同研发、中俄推进两国人文教育与旅游文化的深入交往都将在本次会晤及随后的部门间、地区间、行业间的协议与合作备忘录中得以体现。
最后,贾敏指出,中俄元首会晤会让美西方非理性情绪更加高涨,无论中俄在乌克兰问题,抑或其他国际领域间取得共识还是其他内容,西方不会就此作出任何积极而健康的反应。面对这种非理性情绪,或许最好的应对就是把中俄元首达成的诸多共识以实践行动的方式加以落地落实,用事实来说话,用事实来阐释道理,按照中方的说法,那就是中俄关系经得起事件和历史的检验,它将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书写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篇章。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