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以财政成本撬动消费增量,中国三部门出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贾晋京  /  

以财政成本撬动消费增量,中国三部门出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案

发布时间:2025-08-15 作者: 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贾晋京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评论说,此次《方案》并非采取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方式,而是通过精准设计形成积极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有效活跃消费市场;这一方式能够通过一定的财政成本撬动较高的消费增量,对下半年的消费起到拉动作用。

受访者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8月14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近日,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贾晋京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评论说,此次《方案》并非采取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方式,而是通过精准设计形成积极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有效活跃消费市场;这一方式能够通过一定的财政成本撬动较高的消费增量,对下半年的消费起到拉动作用。

根据方案,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政策适用于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贾晋京表示 , 此次《方案》并非采取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方式,而是通过精准设计形成积极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有效活跃消费市场。

他说:“我们可以看到,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个人消费者,将发挥从消费端拉动经济的作用。实际上在不同的经济运行环节给予刺激政策,效果是存在差异的。比如直接发钱可能会转化为储蓄而非即时消费,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的贴息则是发生在消费行为后,这一方式能够通过一定的财政成本撬动较高的消费增量,对下半年的消费起到拉动作用。”

政府也常常以消费券作为刺激消费的“政策利器”,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扩大公共支出,增强居民购买力、带动消费,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扩张效应,推动经济稳步恢复。那么,提供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与消费券有什么区别?

贾晋京分析说:“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与消费券的区别在于,消费券的作用是通过打通消费全链条,激活平台、企业、上游原材料等全产业链的活跃性,最终推动税收的增长。而贴息政策实际上刺激的是消费者的贷款形式消费,不会直接对整个生产链条形成刺激。因为消费贷款贴息不像消费券那样直接指定具体商品,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广泛的资金使用灵活性。”

他指出:“换言之,刺激消费贷款政策并非单纯追求消费总额的大规模增长,而在于通过金融工具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即推动居民购买原计划贷款购买的商品,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大件。”

根据《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贷款经办机构共有三类: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方案公布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率先响应,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陆续跟进,已相继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进行公告。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