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一带一路” 这十年:昨天、今天与明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黄仁伟  /  

“一带一路” 这十年:昨天、今天与明天

发布时间:2023-08-28 作者: 黄仁伟 

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通过陆地延伸,“一路”通过海洋延伸。

作者黄仁伟系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于8月27日中国金融家


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通过陆地延伸,“一路”通过海洋延伸。如今,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这两条线越走越远。


94f8e987d5da7f1c61436174b5e400f6.jpg

黄仁伟


回顾“昨天”,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审视“今天”,这一重大倡议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展望“明天”,我们又对“一带一路”有哪些新期许?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金融家》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


昨天:“一带一路”着眼于世界需要


image.png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时,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当有些西方舆论恶意抹黑中国之时,中国畅谈共赢理念,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


学历史知古今。为何 “一带一路”倡议会由中国在十年前提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而是着眼世界需要,目光远大。”黄仁伟告诉记者。


回顾“一带一路”问世的背景,黄仁伟表示,首先要着眼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开放与联结。“过去,西方的资本、产业和技术进入中国,中国是被动接受的一方。但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资金流向发生新变化——中国开始从吸引外资到转向对外投资,对接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这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他说。


世界基础设施市场存在巨大缺口,而中国基础设施能力具有巨大供应。根据国际机构评估,世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市场需求达到上百万亿美元,而这个领域的全球投资只有几千亿美元。内观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左右,中国基本建成国内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完成基础设施革命,在很多方面比美欧发达国家更先进更完善。“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黄仁伟说。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开始与亚洲市场实现一体化进程。黄仁伟表示,当时,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的大部分市场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这为 “一带一路”带来了潜力。道路的畅通、产业的发展、市场的联通,将融合演变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为了带动全球投资和经济复苏,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这种发展合作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和接受,逐渐变成全球性合作,爆发出巨大潜力。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吸引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为共建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经济发展。“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不是空想,不是说大话,而是靠实力,靠世界市场的需求,是二者的结合。”黄仁伟告诉记者。


今天:西方开始“抄中国作业”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迈上好几个新台阶,合作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都在持续提升。”谈及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黄仁伟观察到很多可喜的变化。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形态越来越多样化。“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起初我们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就是基础设施的联通,但实践证明,‘一带一路’的形态包括所有经济运作机制,基础设施联通和产能合作‘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而二者又带动巨大的贸易和投融资需求。”黄仁伟说。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也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黄仁伟告诉记者,随着电子商务、线上交易迅猛发展,国内电商变成了跨境电商,创建“数字丝绸之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用中国的疫苗和防疫经验,建设起“健康丝绸之路”;我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并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构建起“绿色低碳丝绸之路”。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带动了全球化的2.0版。黄仁伟进一步解释说,1.0版全球化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虚拟资本的热钱在全球流动,经常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陷入泡沫破灭,经济崩溃。而2.0版本全球化是指中国倡导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实体经济的直接投资为推动的新全球化。“在西方出现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浪潮之时,全球化的主战场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填补了西方去全球化留下的空白。”中国的成功迫使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开始“抄中国作业”,提出各自的“全球基础设施计划”。


黄仁伟告诉记者,以前西方资本、大企业和政客都看不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市场,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不仅收益率低,而且周期长;先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程难度极大,风险极高。“但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合作模式和发展方向是对的,这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黄仁伟坚定地说。


明天:迈向更高级的融合发展


从蓝图到实景、从倡议到共识、从愿景到行动,历经十年的发展和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成就了各国发展的实效、服务民生的实惠。放眼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日渐壮大,合作质量也越来越高,“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将如何发展?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


谈及未来,黄仁伟认为,“一带一路”绝不是低级水平上的重复,要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做大的基建项目,而要增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也要求中国的高校、医疗卫生等机构参与进来,在 ‘一带一路’上发挥作用。”


此外,黄仁伟指出,我们应该争取与发达国家在“一带一路”项目上更多地合作,逐步进入多边化、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使“一带一路”更规范、安全、可持续。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争取包括联合国在内的更多国际机构的广泛参与,增加亚开行、欧洲复兴银行等国际融资机构的深度参与。


建立“黄金时代”并不容易——它需要资源和承诺,更需要时间。“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展望明天,坚信这幅“工笔画”定会更加精谨细腻,绽放夺目光彩。正如黄仁伟所言,“这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符合沿线国家加快发展和提升人民福祉的需要,符合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这是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大道所在,不可阻挡。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