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丁刚:安倍政治遗产的核心是让日本成为一等国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丁刚  /  

丁刚:安倍政治遗产的核心是让日本成为一等国家

发布时间:2022-07-11 作者: 丁刚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遇刺身亡。安倍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任期时间最长的首相,他第二次担任首相的任期将近八年,从2012年12月到2020年9月。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原驻联合国记者,本文刊于7月9日“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遇刺身亡。


安倍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任期时间最长的首相,他第二次担任首相的任期将近八年,从2012年12月到2020年9月。


2010年,中国崛起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18年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中美关系迅速恶化,中国成为美国的首要”竞争对手“;


朝鲜核武器不断升级,半岛陷入对抗僵局


……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安倍晋三开始推进其多年来追求的目标:让日本摆脱战后体制,不再会沦为“二等国家”。


安倍留下的政治遗产将深刻影响未来亚太政治、经济和安全框架的变化。这笔遗产至少涉及四个方面。


首先,安倍非常清楚,日本要想成为一等大国,必须具有应对中国崛起的平衡力,这只有借助于美国的力量及其对华战略来实现。


安倍执政时的一些政策取向看似像是要更紧地抱住美国的大腿,实际上却是在着力于提升日本对亚洲事务的主导力。


安倍在其任期内积极倡导“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和“印度-太平洋战略”概念,争取入常,2007年牵头成立美印澳日“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四国联盟QUAD)。


“四国联盟”起初未受到其余三国的高度重视,后来能获推进,就是因为它顺应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而得到了华盛顿的首肯。


日本并非完全被动地跟着美国走,是试图借力美国,与美国一起平行引导未来亚太政治经济和安全框架的构建,因此它有时表现得甚至比美国更有“远见”、更“着急”。


其次,安倍在任时启动了国家“正常化”、自卫队军队化和修订“和平宪法”的进程,他认为这是美国在1946年强加给日本的,并将修改宪法定位为“毕生的事业”。


这些进程一旦启动,就不可能再退回去。


安倍最终虽然没能改变日本宪法的哪怕一个字,但却通过了几部法律,比如在2007年1月将防卫厅提升为防卫省;2015年7月通过的“新安保法”,等等,这些法律会不断侵蚀日本宪法的基础。


考虑到当前的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安倍的接任者会继续朝着这一目标推进,但关键仍在于能否得到美国、西方及一些亚洲国家的理解或支持。


战后德国就是随着美国对欧战略和欧洲局势的变化,逐步从一个战败国转变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导国,不仅成为经济强国,也有望成为军事强国。


德国还是美国在北约的主要盟友。


日本能否会效仿德国道路“成长壮大”?这是一个事关未来东亚、亚洲格局的重大问题。


三是推进并改善了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与东盟的关系。


安倍提出的“外交新五原则”具有一定吸引力。


简单地说,新五原则就是以普世价值观来连接两大洋(太平洋与印度洋),强调自由、开放的海洋是公共财产,积极推进日本与东盟的投资、经贸合作,愿为提升亚洲地区的联接交通多做贡献,并加强日本与东盟的文化合作,促进双方年轻人的交流。


安倍的新五原则与1977年福田赳夫对东盟做出的三项承诺一脉相承。


福田当时在马尼拉表示,日本不做军事大国、要与东盟建立“心心相通”的互信关系、要与东盟成为对等合作伙伴。


近年来,日本与亚洲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不断加深,地区国家老百姓对日本的好感度也一直保持在高位。


民间对日本认知的改善,势必会有助于改进这些国家政府对日本的信任,尤其是对其政治取向变化的认同程度。


必须看到,这当中也有希望借助于日本来平衡中国的考虑。


日本一直是在借助于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国,维护自身安全,获取影响力,同时,它要想成为一等大国,又不得不跳出美国的束缚。


缰绳握在美国手中。


48491ffba9f68cc78d9584214715642a.jpg


这是第四个安倍政治遗产的要点。


看上去中美关系恶化会有利于日本提升其影响力,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日本平衡中国的能力在相对减弱,只能更多地借用美国的政治、军事力量与所谓的价值观理念,来推进与地区国家关系。


当这些国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划线站队,并且更愿意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政策需要与美国有所切割。这是安倍之后日本外交继续推进的难点之一。


另外一面是,日本的对华政策,与美国现在推行的全面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仍有不同。


日本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对华采取贸易“脱钩”和对高科技“精准打击”的政策,尤其是在构建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框架方面,日本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可以说,日本没有能力在亚洲独立构筑一个与中国对立的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安倍的对华政策始终保有合作、协商的空间。


安倍不能也不敢把棋走死。


在其任内,日本维持了对华经贸关系的相对稳定,并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启动,以及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总体看来,安倍朝着推动日本成为一等国家的方向,往前走了几步,但回头看看,其实也没有走多远。


回顾安倍的外交遗产,有助于提醒我们,邻居是搬不开的。这句话对中国同样重要。对日关系,不应再简单地落入旧有的定式,即“搞定中美关系就可以搞定中日关系”。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