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作者: 丁刚
《纽约时报》最近刊发的一篇分析美国对华芯片扼杀战略的文章,其中使用了两个词,第一个词出现在标题中:Biden Just Clobbered China's Chip Industry(中文版的标题是《美国最新制裁将摧毁中国芯片产业》,10月20日)。
作者丁刚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11月8日“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纽约时报》最近刊发的一篇分析美国对华芯片扼杀战略的文章,其中使用了两个词,第一个词出现在标题中:Biden Just Clobbered China's Chip Industry(中文版的标题是《美国最新制裁将摧毁中国芯片产业》,10月20日)。
词典对 “clobbered "一词的解释是”果断地击败或沉重的打击“。
另一个词”devastate”出现在文中:“Analysts I spoke to said the rules will devastate China’s domestic chip industry, potentially setting it back decades”,中文译文为”我采访的分析师说,这些规则将毁坏中国的国内芯片产业,潜在着使其倒退几十年的可能“。
”devastate”这个词意思是”毁坏、摧残“,通常被用来描述战争后的惨象。
这两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美国的对华战略。
我们一般理解的是,拜登政府将通过芯片战略确保其在这一全球高科技最前沿领域的优势,同时阻断中国制造向高端的发展。
但按照《纽约时报》此文的解读,这个战略就不仅仅只是阻断,而是击败或摧毁中国的芯片及其相关产业。
我们从这两个词看到的是,未来不再有合作的余地,只有封杀。这不是遏制,而是绞杀。
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高科技来说,这就是一场战争。
一些美国学者将此比喻为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前对日本实施的石油封锁。其隐喻是: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最终对美国开战。这样的分析逻辑符合美国的帝国和霸权的经验与历史观。
美国想要扼杀中国的芯片发展,就是基于帝国霸权的心理做出的决断,因为芯片是一切先进技术的核心。只有打压中国的芯片,才能将中国压制在制造业的中低端而难以上升,或者至少会延缓中国上升的速度,从而达到阻止中国在全球的进取。
至于将中国比喻为当年的日本,那就犯了一个根本性的战略错误。中共二十大清晰地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基本对外关系政策:中国将永不称霸、永不扩张。中国绝不会走西方的老路。
西方有些人不是不清楚中国的发展道路,他们之所以会用旧有的帝国历史话语,无中生有地渲染中国对世界的”侵略性“和“对世界秩序的破坏”,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在全球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为西方资本力量继续主导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体系“举旗”。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美国的芯片战略尚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反击措施。中国一直强调的是,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突破美国的封锁,集中优势“兵力”,向高科技顶端迈进。
中国的政策是建立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制造体系之上的,其中包括了向高端芯片技术进取所需要的工业和科研基础。
华盛顿出台的芯片战略或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这一点,这是芯片业以及更多高科技发展的规律。
美国自己也是在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科研与工业基础之后,不断取得向高端的突破。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硅谷的建立以及发展是不可能的。
美国现在掌控的高端技术不是靠哪个国家的帮助,而是靠基于上述基础的自主力量实现的。
为什么美国可以,中国就不可能呢?
当然,美国扼杀对华芯片及其设备和技术的出口,会延缓中国向高端的进取。但是,延缓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将中国芯片行业“devastate”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中国并非没有还手的空间,而且不只是现在人们能想到的那样,美国企业将失去一个可以获取巨额利润的大市场。
美国人使用和制造的中高端产品中很多都含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技术和制造,苹果手机还能正常生产吗?甚至连美国的战机中都含有中国制造。这些给了中国足够有力的战略反击的设计和运作空间。
美国是在同一个拥有世界上门类最多、基础坚实、资本雄厚的工业大国“作战”。中美、中国与世界在产业链、贸易链上如此深入地连接在一起。如果美国的目的是摧毁中国芯片产业,那么美国自身就不会“幸免于难”,连带受损的,不只是美国,也是全球芯片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其结局不亚于一场战争对全球经济的破坏。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