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丁刚:中美续签《科技合作协议》:从全面合作到限定基础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丁刚  /  

丁刚:中美续签《科技合作协议》:从全面合作到限定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6 作者: 丁刚 

近日,中美两国正式续签了为期五年的《科技合作协议》(STA)。这一协议自1979年首次签署以来,已成为两国科学技术合作的重要框架。 然而,此次协议在内容和范围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局势和全球科技竞争的现实。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本文转自12月4日丁刚看世界公众号

近日,中美两国正式续签了为期五年的《科技合作协议》(STA)。这一协议自1979年首次签署以来,已成为两国科学技术合作的重要框架。

然而,此次协议在内容和范围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局势和全球科技竞争的现实。

1979年,中美签署首份《科技合作协议》,旨在为科学技术合作提供框架,推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协议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的广泛领域,涉及政府部门、大学和私人企业的多层次合作。

在过去45年里,协议推动了两国在气候变化、地震监测、流感追踪等领域的合作,为全球科学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续签的协议范围明显缩小,仅限于基础科学研究,排除了对“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合作。这些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计算等,美方认为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新协议未涉及中美大学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而早期协议虽没有明确规定,但间接促进了这些主体的交流。

此次协议的核心变化之一是新增了“国家安全护栏”。美国明确表示,协议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国家安全,防止合作成果被中国用于军事发展。具体而言,协议排除了涉及敏感技术的合作,并强化了对数据共享和研究者安全的规定。

新协议引入了争议解决机制和终止条款。如果一方认为对方未履行协议义务,或合作存在重大风险,可以通过争议解决机制处理,必要时终止合作。这些条款旨在降低合作中的潜在风险,为美国提供了更大的控制权。

协议的续签仍将对中美科技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基础科学研究的合作得以延续,为两国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例如,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可以继续合作开发碳捕获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在公共卫生领域,双方可以共享流感病毒数据,帮助全球防控流行病。

其次,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继续受到严重限制。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被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外,可能导致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下降。特别是对于依赖国际合作的前沿技术研究,这种限制可能会延缓全球科技进步。

第三,协议的续签避免了科学合作的“寒蝉效应”。如果协议终止,现有的合作项目可能陷入停滞,影响两国科学家之间的信任与协作。此次续签为双方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延续性,避免了合作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此次协议的续签不仅是科学合作的延续,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尽管中美在经济、军事和技术领域竞争加剧,但双方仍愿意在科学领域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务实的选择表明,即使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中美关系仍有合作空间。

最重要的是,中国作为科学和经济强国的崛起,使得双方的合作更加平衡,美方对中方的科技合作的需要有所增加。协议的续签展示了一种“务实但受限”的合作方式,为未来的双边关系提供了一个有限但重要的缓冲区。

中美续签《科技合作协议》是两国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典型案例。协议的变化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双方在科学合作中的谨慎态度。尽管新增的限制可能对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产生负面影响,但基础科学研究的延续为两国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未来,中美科技合作将更加谨慎和有限,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防控全球流行病,中美的科学合作不仅关乎两国利益,也对全球福祉具有深远意义。

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推动科学进步,将是中美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长期课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