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4 作者: 丁刚
中印边界谈判,既是一个如何处理殖民遗产的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如何重构亚洲秩序的问题,它的难度可想而知。
作者丁刚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10月21日“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中印边界谈判,既是一个如何处理殖民遗产的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如何重构亚洲秩序的问题,它的难度可想而知。
1962年10月2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耿飙于21日清晨四时召见印度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班纳吉,面交中国政府的照会一件。照会就印度侵略军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向印度政府提出最紧急、最严重、最强烈的抗议。
照会最后表示:“中国方面别无选择,只有对于这种猖狂的进攻进行坚决的回击。现在战斗还在继续进行,印度政府必须负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的全部责任。”
60年前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两国关系,扰动着两国民众的情绪。中印边界谈判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以来,一直难有实质性进展。
能否走出西方殖民体系遗产的制约,找到一条新的政治解决边界划分问题出路,是其中的一个难点。
来印度的游客往往会惊奇地发问:“我们是在同一个国家行走吗?”
印度文化就像是五颜六色的马赛克拼起的一面彩墙。
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综合体。
过去500年左右的时间里,南亚次大陆有两次大的统一。
第一次由穆斯林的莫卧儿王朝统治,后一次出现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两次统一都是由外来入侵者实现的。
1947年才形成国家的印度,它的国家观,包括印度人对其现有主权的认定最初是由外部力量确定的。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该地区大多是由部落与土邦分割和管理的“碎片”。至今仍在影响着印度的统一程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印度,每个邦都有自己的税收制度,“邦际公路费 ”就是其中之一。
五年前,我曾去印度旅游。除了高速公路收费的款项,我乘坐的出租车的司机在这四个邦的边界需要支付额外的过路费。在北方邦是240卢比(3.68美元),在哈里亚纳邦是100卢比,在拉贾斯坦邦是500卢比,在新德里是100卢比。总共是940卢比,当时约合100元人民币。看上去不算太多,但非常不方便。如果你从事的是跨越几个州的运输业务,那就可能要掏一大笔钱了。
税收结构如此纷繁复杂,足以显示出这个国家各自为政的治理特点。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保持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根据维基百科,在印度有数百种语言。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表明,有29种 “大 ”语言,每种语言的使用人数超过100万,还有122种 “小”语言,每种语言的使用人数超过1万人。
在南亚次大陆,有众多的土邦。
1947年印度独立时,数据显示有555个土邦,占据了次大陆近50%的土地。这些邦的君主享有财政补贴,直到20世纪70年代政府修改了政策。
在外来者统治时期,多数土邦的统治者愿意为殖民者服务,并按照占领者的要求,继续行使行政权力,以 “附属联盟 ”的形式维持稳定。英国人只控制了最高行政部门,掌握了征税权,并管理着帝国的产业链。
从17世纪到18世纪的100多年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从一家贸易公司开始,最终成为南亚大陆上最繁荣地区的统治者。
这是西方帝国扩张史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根据印度的官方数据,在1947年,英国的殖民统治体系共有980名公务员。其中468人是欧洲人,352人是印度人,101人是穆斯林,其余是锡克人、帕西人、基督徒等。正是这个不到1000人的系统,管理着这个拥有3亿多人口的次大陆的主要部分。
印度人的“国家”概念与英国统治时期密切相关。今天,印度与其邻国之间的边界争端和冲突源于殖民主义遗产。
虽然很多印度人都意识到,英帝国是侵略者和掠夺者,但在思想深处,又留有延伸而来的“帝国情结”。
其实,在过去的500年里,印度、中国和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深受西方殖民主义剥削掠夺和戕害。他们在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独立后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重建对国家的认同。
但是,它们却很难一下子就摆脱殖民主义留下的遗产,一方面仍然要依赖于西方的经验与认知系统;另一方面,又必须超越这一系统的制约,找到新的解决方式。
对于印度这个由殖民者整合建立起来的国家来说,连边境线都是根据殖民者绘制的地图决定的。没有这些,多元的印度能聚合在一起吗?
边界问题如同印度教信仰一样,一直是执政者借以凝聚人心、提升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抓手。因为他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印度来自哪里。
因此,即使印度人已经看到,“马克阿洪线”是英国殖民者在这一地区扩张的结果,极不合理,但仍然不愿改变谈判立场。
所以中印边界谈判,既是一个如何处理殖民遗产的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如何重构亚洲秩序的问题,它的难度可想而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