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0 作者: 丁刚
2010年,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的动力与导向就开始发生变化。中国不再是一个只能供给美国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的“工厂”,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决定着美国厂商能否赚钱获利。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本文转自2023年3月10日丁刚看世界公众号。
2010年,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的动力与导向就开始发生变化。中国不再是一个只能供给美国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的“工厂”,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决定着美国厂商能否赚钱获利。中美贸易的变化决定着两国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其持续发展也在于双方是否都能从中获利,而不是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更多服务。
(此文是我为环球时报英文版撰写的专栏文章,英文版链接如下:Meeting Chinese people’s demand for better cuisine means good business for US companies -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303/1286894.shtml )
在不久前的广东之行中,我无数次地听到朋友谈论粤菜中的“鸡”。当地人总会说,"无鸡不成宴"。
事实上,如果你有更多品尝中国各种菜系和风味的经验,就会明白,这种夸张的说法不过是广东人在炫耀他们做的鸡肉有多好吃。其实,鸡肉在中国各地的食谱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食材,而且有各种不同的烹饪方法。
广东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这里的人口每年消费8亿只鸡。据有关统计,2022年,中国国内鸡肉消费量为1460万吨,平均每人吃10公斤。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在衣食无忧之后,餐桌上的菜肴种类越来越多,鸡肉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食”。
现在北京正在开两会,而粮食安全是每年两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各级政府都有一个 “菜篮子”计划。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保证人民的菜篮子有稳定的组合和合理的价格。
中国的鸡肉仍然不能完全自给。一位在广东从事养鸡业的朋友告诉我,中国人消费的鸡有一半以上是白羽肉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共饲养和销售了58.1亿只白羽肉鸡,而这种肉鸡的“种”来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我们仍需要大量从国外引进不能留种扩繁的祖代鸡。
1980年,白羽肉鸡从国外引进到中国。这些肉鸡生长速度较快,42天就能达到约2.8公斤的体重,所以很快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自2009年以来,中国开始独立研究开发白羽肉鸡的品种。去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一个白羽肉鸡研究中心,现在已有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中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的预计将会占据国内市场的50%。
一位在佛山工作的朋友说,提到佛山,人们就会自动想到它的强项——制造业。事实上,佛山在研究和育种以及生产优质家禽方面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基地。
优质的鸡种需要优质的育种环境。家禽业的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饲料工业、生物学和分子育种以及更多相关领域的进步。因此,它已经是一个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是中国农业跨入全球前列的必要基础。
鸡的品种问题关系到14亿中国人能否吃得更好,与粮食安全问题相关,只能由中国人去守护和解决。中国人不能只靠外国公司来保证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但是,发展中国的养殖技术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停止从国外进口禽肉产品;相反,随着中国人吃得更好,中国的鸡肉进口将继续增加。
中国市场将继续成为全球家禽出口商的最大市场。这个市场的“味口”的扩变为那些在家禽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外国公司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当然也有竞争。这种竞争是有意义的,并且能继续提高全球发展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多年来一直从美国进口鸡肉产品。2021年,美国仅对中国出口的鸡爪子就占美国家禽和产品总出口量的13%。而鸡爪子除了中国,几乎没有其他重要市场。
中国人吃什么,怎么吃,以及餐桌上的饭菜是否会变得更加多样化,都影响着美国的经济和高科技的竞争力。
不幸的是,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被华盛顿的战略家们忽略了。他们在确定对华战略时,满眼都是芯片,都是你输我赢,怎么能把中国压下去,忘记了贸易其实应当是互惠的,今天的中国市场的成长已经决定了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
如果美国的政治家们考虑的只是如何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不是如何满足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那么美国厂商就很难继续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利。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