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治衡:看好中国经济的三个理由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陈治衡  /  

陈治衡:看好中国经济的三个理由

发布时间:2022-06-30 作者: 陈治衡 

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的数据显示,预计全球增长将下降到2.9%,此数据远低于今年1月预期的4.1%。4月份,全球总体通胀率的中位数同比上升至7.8%,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作者陈治衡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6月30日中国经济网


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的数据显示,预计全球增长将下降到2.9%,此数据远低于今年1月预期的4.1%。4月份,全球总体通胀率的中位数同比上升至7.8%,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总体通货膨胀率高达9.4%,发达经济体总体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9%,这是自1982以来的最高水平。无独有偶,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1%,低于年初预测的4.0%增长。随着食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通胀率预计将在2022年升至6.7%,是2010-2020年平均水平2.9%的两倍。由此来看,“高通胀”、“低增长”的全球经济状态已经形成预期,滞胀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又一挑战。


在全球滞胀的外部环境中,大宗商品价格高起、进出口需求转弱、国际资金流向逆转等状况的发生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给中国经济达成增长目标带来难度。“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这是丘吉尔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面对全球滞胀外部环境带来的“危机”,结合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现状来看,我有理由看好中国经济能够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在此轮全球经济的大周期中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达成战略转型的目标。


宏观政策持续推动经济在“逆周期”和“跨周期”中“稳中求进”。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更需发挥宏观政策的长期和短期调节作用,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实现,维持政策的延续性。


自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一直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了“稳增长”具体落实的举措。同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货币政策就经济“稳中求进”实施“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坚持实施稳健的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发挥出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以应对外部冲击。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围绕“稳增长”目标发力,加快发行新增专项债等举措都将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更进一步部署6方面33项措施,使用宏观政策组合拳力保今年经济“稳中求进”。由此来看,宏观政策已经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部署规划出了坦途大道,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指日可俟。


产业韧性凸显,产业结构转型正在提速。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所有工业门类,是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由此,我国产业发展韧性十足。今年,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新基建更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根据数据显示,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0亿元,同比增长1.0%。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生产供给也在逐步回升。根据单月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0.7%,上月为下降2.9%。其中,制造业5月份增长了0.1%,上月为下降4.6%。服务业降幅出现收窄。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降幅收窄明显。整体呈现复苏发展之势。


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态势没有停滞,反而朝着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健。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1-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能源价格的提升,反而大大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战略和新型战略产业体系的全面进步,我国产业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的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由此来看,国际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价格的提升反而成为中国新能源和新技术兴起的助推剂。


中国经济先行指标持续好转,未来可期。随着宏观政策的持续落地,我国经济的先行指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回升显著,2022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具体来看,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体现出信贷政策持续发力,且呈现扩张的状态,M2与M1剪刀差持续走扩。不仅意味着经济活动正逐渐活跃,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更是助于企业信心的恢复。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恢复商业信心比黄金更要来的贵重,并且通过政策实现的乘数效应更利于经济市场有序运转。


进出口一直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驾马车。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5月,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我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6万标箱,同比增长5.2%。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96万标箱,日均环比增长7%,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这也意味着积压的订单得到进一步释放,也意味着接下来的国际外贸物流更加顺利畅通。根据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8.94万亿元,增长11.4%;进口7.1万亿元,增长4.7%;贸易顺差1.84万亿元,扩大47.6%。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进出口韧性凸显,我国供应链状态已经得到改善,预计三季度进出口规模会进一步得到扩张。


人民币币值稳定形成预期,国际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国主权货币价值稳定是稳住经济的基石之一。目前,中国国内的通胀预期较为稳定,CPI同比增长2.1%,PPI同比增长6.4%。在国际货币市场方面,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BIS)签署了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的协议,旨在通过构建储备资金池,在金融市场波动时为参加该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是国际上首个多边性质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该安排的设立恰逢美联储加快加息缩表步伐,国际金融市场面临大幅波动的潜在风险之际,其设立不仅有助于增强新兴经济体防范跨境资本大幅流出风险的应对能力,也代表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是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进一步深化。


总而言之,全球滞胀给予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机遇。此时,更应保持定力,保持乐观,优化完善我国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韧性足、市场规模大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科技、清洁绿色的方向快速转型,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