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曹远征: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方位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曹远征  /  

曹远征: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方位

发布时间:2024-03-26 作者: 曹远征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3%,10月同比增长0.5%。曹远征分析认为,尽管如此,我国出口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编者按:日前,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受邀做客“书香机关大讲堂” 围绕“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方位”发表演讲。本文转自3月25日中国江西新闻网


c3ec1b6233b44708ffc833a2355687ef.jpg


制造业出口依赖度较高,要鼓励扩大内需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3%,10月同比增长0.5%。曹远征分析认为,尽管如此,我国出口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的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医药、非汽车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汽车、橡胶塑料和服装等领域,近年来出口依赖度上升较高。曹远征强调,高度依赖出口的制造业部门,不能指望从出口导向提升制造业的投资和效益,更多的要鼓励增加总需求,尤其是扩大内需。


对于扩大内需,曹远征认为应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促进形成统一强大的国内市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二是以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核心,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对宏观经济影响显著“三大项目”缓解压力


对于大家一直比较关心的房地产问题,曹远征做了深入解析。


据曹远征观察,房地产行业及其前后关联的四五十个行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但他认为不必太过担忧。为了缓和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目前政策方面正在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扩大保障房投资等方式促进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未来“三大项目”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实施进度将成为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一大变量。


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由大到强。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拥有数量庞大的金融资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攀升至449.21万亿元人民币的新高,银行业资产规模跃居全球首位,股市、债市、保险市场规模均位列全球第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曹远征表示,审视我国金融体系,虽然体量庞大,但“大而不强”的特征依旧存在,在金融市场深度、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以及全球金融影响力的提升上尚需加力。


“中国在迈向金融强国的道路上,必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效能,确保所有金融活动依法纳入监管范畴,不留任何空白地带,对非法金融活动零容忍,严厉打击,构建起涵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在内的全方位监管体系。”曹远征提出,金融监管的核心在于平衡权责关系,建立健全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确保权责一致且激励约束相统一,做到在维护金融稳定大局的前提下,精准把握处置风险的时机、力度与效果,既要果断快速,也要稳健有序,力求早识别、早预警、早揭露、早处置各类潜在金融风险。


东北经济振兴迎来机遇


“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生产力布局加速出现新变动。”曹远征认为,此次俄乌冲突迫使俄罗斯向东看,表现在经济领域,俄罗斯对西伯利亚及远东的国际开发开始持开放的态度,这为东北亚地区格局变动增添了新因素,使东北亚经济不再拘泥于中日韩三国合作,而有望扩展成为包括俄罗斯、蒙古在内的国家,为中国东北经济振兴带来了新契机。


另外,2023年5月,中俄两国在上海举办的商务论坛聚焦农业、能源、运输、工业及数字化新经济五大领域,深化双边合作。9月,在第8届东方经济论坛上,中俄双方高级别官员出席,展现了两国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已超越以往阶段。俄罗斯太平洋地区最大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向中国开放,也象征着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变。


战略地位凸显,贯穿欧亚大陆的产业链供应链将迎来蓬勃发展


曹远征指出,美国虽然倡导产业与中国脱钩,但产业更多流向东南亚而非回流本土。这一变局显示出全球化进程中新的经济布局,即产业链正趋向欧亚大陆中心集结,使得“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依托“一带一路”,两大多边国际机制——富含能源资源的上海合作组织与具备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的RCEP成员国之间联系紧密,中国处于两者地理中枢位置,且兼具强大制造业基础与工业能力,有望在“一带一路”产业链中发挥关键的强链补链作用。实际上,中国已成为全球重化工业基地,不仅拥有世界主要产能,且在技术和成本上占据优势。通过与上合组织对接上游能源资源,与RCEP对接下游产业链,预示着贯穿欧亚大陆的产业链供应链将迎来蓬勃发展。


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在当前的格局下,中国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内需,尤其是最终消费的扩大。


“春节期间,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出游热消费旺。”曹远征认为,中国向服务型社会转型已经开始,其代表性指标就是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以下,这预示着人们的吃穿用度得到了满足,随之而来的便是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边际变量。经济的“疤痕效应”(收入信心与消费倾向)得到消除,季节波动的大幅减弱,会让2024年中国经济表现比2023年更为平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鉴于居民收入的继续恢复,预计消费稳健增长,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中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既预示着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又表明高质量发展的艰难性。曹远征认为,在全球变局下,中国式现代化正在进入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均GDP13000美元的门槛处,必须立足于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来考虑短期宏观调控问题。2024年一定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这是稳定预期的关键。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