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甬军: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陈甬军  /  

陈甬军: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04 作者: 陈甬军 

一带一路”是一个特定的国际商业模式,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主,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这一国际商业模式有客观的经济基础,有内在的合作共赢的微观机制,在宏观上可以助推世界经济的平衡。“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抓手、一个平台。中美双方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内在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动中美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作者陈甬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3日“经济大厦”微信公众号。



“一带一路”和中美贸易关系不是平行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到如今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之后,我们可以在这两者的结合方面做一些工作。


“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商业模式有客观的经济基础


“一带一路”是一个特定的国际商业模式,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主,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习主席“七一“讲话中提到“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去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主席讲,“一带一路”不是对外援助计划。其社会意义、政治意义会自然涌现出来。


这个国际合作项目为什么能成立呢?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它的供需结合能够自洽。中国有三样供给的要素:第一个,产能。我们的钢铁、建材、水泥生产能力都富余;第二个,中高端技术。第三个,我们有三万多亿的外汇存款,可以作为项目贷款的金融引导。而沿线国家呢,有庞大的需求,大约每年存在5000亿美元以上的需求。客观上有这样的经济基础,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一带一路”应运而生。“一带一路”这个名称是后来想出来命名的。它是将历史上欧亚大陆国家之间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古为今用,为现在发展服务。


“一带一路”有内在的合作共赢的微观机制


按照这种模式,就可以实现“双赢”。


首先,通过双边谈判,我们和对方国家谈好,要合作建五个项目。中国通过亚投行、上合组织、新开发银行、新丝路基金等,发放100亿美元的“软贷款”。大家都知道,软贷款的利息和使用条件是比较优惠的。发放贷款之后,对方拿这些贷款和中国的中铁建、中交建、中电建等签订项目建设合同。中国企业拿到订单之后,就去对方国家开始建电厂、建港口、建高速公路。中国得到什么好处?第一个,把产能利用起来了。拿到订单之后,我们的筑路机厂就开起来了,下面的发电机厂、轮胎、钢铁、水泥厂等都运转起来了。第二个,因为是做国际项目,不是对外援助,是有平均利润率的,一般在15%左右。那么,对方国家能获得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依靠财政积累,一时没有这笔钱;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也不够。就是说,如果要自己完成这5个项目建设需要20年时间,但是和中国合作,3-5年就可以完成,这样就可以解决它现代化发展中基础设施“短腿”的问题。另外,这个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中国的建设队伍撤走,基础设施留在那个国家永远为其服务,可以用上80-100年。这就达到了“双赢”。



当然,还有一个回路——100亿美元的贷款要还。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产生的收益,比如电费、高速公路收费、火车收费等。还有一些社会性基础设施,比如大学、医院、文体中心,它们不能依靠自己的收入来归还建设成本。我们知道,基础设施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GDP会扩大,税基会增加,政府的税收就会增多,从而就可以用增加的税收部分来归还贷款。通过这两个途径,可以还掉之前的项目建设贷款。按照国际惯例还款,可以得到8亿-10亿美元的利益。10年之后,这个项目就可以圆满完成,双方就可以获得“共赢”。这个抽象的原理,要发挥企业家的作用。选什么项目?怎么推进?怎么谈判?选什么地区?这些都是企业家要做的事情。


所以,“一带一路”本身是有合作共赢的机制的。除了亚洲国家之外,非洲国家也可以加入。比如肯尼亚缺少港口,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合作。这几年苦于总需求不足的欧洲国家一看,觉得是个好东西,也想加入,那就可以和我们组成一个“联合公司”,“第三方计划”应运而生。欧洲把它们的好东西比如先进技术带来,和中国组成“联合公司”,再分配建设利润,实现“多边”共赢。正是由于存在这层利益关系,所以欧洲国家总体上对“一带一路”抱正面响应的态度。默克尔是访华次数最多的欧洲国家元首。每次都会签订单。当然,他们的价值观和我们不一样,话语体系不完全相同,不可能讲和我们一模一样的话,但是双方之间确实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那么,美国、日本行不行呢?两年前,我这个模型开发出来以后,我认为美国、日本也是可以加入“一带一路”的。为什么?因为存在合作盈利机制。美国、日本也有好东西,他们合作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之后,再分配利润就是了。



另外,中国也可以在与美国和日本企业合作中学到很多东西,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只是经济理论上的推导,美日加入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去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时候,美国、日本都要派代表来调研、摸情况。去年六月中美经贸会谈结束之后,中国国务委员与特朗普会见。特朗普特地讲了一句:美国愿意参加“一带一路”有关项目的合作。日本现在就有加入的可能性了。


“一带一路”在宏观上可以助推世界经济平衡


除了可以实现微观共赢以外,“一带一路”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宏观上助推世界经济的平衡。去年全球GDP增长3.5%,和之前3.1%相比,已经不错了,但是还没有达到金融危机之前4%的增长速度。差多少呢?大概相差8000亿-10000亿美元。总需求不足成了全世界的通病,欧美国家有供给能力,但是没有好的项目,现在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觉得很好啊,想要一起加入。现在中国就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从而填补了总需求中20%—25%的缺口。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假定正常情况下,“一带一路”每年给沿线国家投400亿美元(当然这400亿是要还的)。根据投资乘数1:5,就形成了2000亿美元的需求,这样就占到了8000亿-10000亿美元需求缺口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所以“一带一路”建设客观上助推了世界经济平衡。所以在前年8月的中央座谈会上,习主席提出了观点:“一带一路”的本质,可以从宏观上讲助推世界经济再平衡。如果我们在2013年不提“一带一路”,自己的产能就这么空放着,而需要基础设施的国家也只能着急地靠自己慢慢来。现在我们抓住了这个时机,推出了这样的平台,就可以在微观上实现合作共赢,在宏观上助推世界经济再平衡。现在被广为叫作中国贡献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抓手、一个平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内在机制,“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下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有基础了。如果我们通过合作,在十年以后做成了100个这样的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然就构筑起来了。当然,做的过程很不容易,需要做很多事情,但客观上,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可以成立的。


现在的问题是,“一带一路”要走向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合作共赢效果的发展阶段。现在很多沿线国家都觉得“一带一路”是好东西,但是中国究竟想要干什么,一些国家还搞不懂,产生了疑虑。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各种宣传,包括地缘政治等,影响了对“一带一路”的认识。所以,我觉得,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二个五年开始,要更加务实,争取做成几十个标志性项目,后面的效应自然就会出来。与沿线国家的各种促进关系,政治、经济、社会的,自然会显示出来。企业家的行为就是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它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关于中美经贸和“一带一路”的关系。中美贸易关系很重要。美国虽然不在“一带一路”沿线,但它毕竟还是世界第一强国,对“一带一路”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中美贸易战爆发,会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扭曲国际经济合作,破坏产业分工体系,引发全球文化价值的冲突,阻止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一带一路”“五通”的实现。中美双方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内在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动中美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从长时期看,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有边界的,它受中国国力、产能、资金的限制。现在我正在做这方面的经济学模型,在此提出这样的观点:“一带一路”不是无限膨胀,不是我想怎么干就能干,它是会受边界制约的。因为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都有一定的国力,比如能提供多少贷款、建设能力达到什么规模等。


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提出以下六条建议。


第一,对“一带一路”的宣传要准确定位。建议在该倡议提出后的第二个五年,把它作为一个国际合作计划、一个国际商业模式进行宣传推进。重点突出经济合作。


第二,要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本控制。在第一个阶段,中国国企走出去,更多的是完成国家任务,不够注重成本效益核算,今后需要特别注意。对于民营企业更是如此。项目能否盈利,是决定“一带一路”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因为“一带一路”不是经济援助,不是出于政治目的,也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我们是和平发展,经济效益很重要。


第三,适时进行中国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现在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可以为下一轮经济高涨提供物质准备。因为固定资产更新一般是同技术改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固定资产更新可以是原样更新,也可以是以革新的形式来进行。在目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必须采用后一种方式。马克思在谈到固定资本的更新时说:“它们不是以原来的形式,而是以革新的形式进行补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90~191页)。美国很多制造业技术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可以利用现在这个时机,尽量采购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加速折旧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加速折旧既可增加设备采购,又可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


第四,要积极推动美国企业按照前面分析的模式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国企业可以从与美国企业的合作中学到很多东西,利用“干中学”的效应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在建设中运用美国的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进行贸易平衡。比如,与美国企业合作进行建设的项目,三一重工的暂时不用,采用美国卡特彼勒的。后者虽然贵一点,但一方面贸易可更平衡一点,另一方面还可学习先进技术。


第五,要积极寻找机会参与美国国内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特朗普提出,美国有5000亿-10000亿美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委托他们的交通部长赵小兰执行。前一段时间赵小兰来了。现在美国的高速公路旧了,机场小了,港口要翻修了,谁来建?由中国企业建是最合适的,因为中国企业建设的性价比最高。比如,我们是项目主体,但可雇用美国的工人,采用美国的机械设备,和美国企业合作建设。这样,我们的建设能力、标准就得到了运用,同时又缓和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加强了和美国的经济联系,从而可以合作共赢。当然,今后还可以灵活变动。比如,中美可以合作建10条高速公路,9条是要盈利的,第10条可以送给美国,命名为“中国路”。100多年前,曾因为庚子赔款有了清华学堂。当然,庚子赔款对我们来说是耻辱。现在,我们中国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可以主动和美国进行合作,建高速公路就是一个标志性项目。当然我们不是白送的,是用前九条路赚的钱来修第十条路。这是我的一个构想。这样也可以加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中美贸易关系发展。


第六,关于中美贸易差额,也提一个建议。中国商务部或者民间团体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美国产品的海外采购业务,这样既可满足国内消费需要,同时又可争取有500亿-600亿转移到美国产品的采购上。这样,两边的贸易差额可以进一步缩小。


总而言之,我提出以上六条建议,一方面是为促进“一带一路”做得更好,发挥其内在的合作共赢机制;另外一个方面,是希望中美贸易关系在经历过摩擦之后能在比较平稳的轨道上前进。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符合中国的战略性长远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