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12 作者: 安国俊
“有可能到明年的时候,再看全球绿色债券发展的发布图时,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发行绿色债券交易最活跃的一个地区。”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中英金融务实合作成果不断。10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等值10亿美元绿色债券,这是中资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也是亚洲发行体发行的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
受访者安国俊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中英金融务实合作成果不断。10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等值10亿美元绿色债券,这是中资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也是亚洲发行体发行的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
据了解,农行绿色债券成功发行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既是落实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英金融机构共同合作,支持绿色产业、联合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实际行动。近日,就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绿色债券如何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债券在国内的普及推广等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发行绿色债券已经成为全球的主流
“作为一种既可以满足发行方融资需求及可持续发展,又可以满足投资方积极致力于环境保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双赢手段,绿色债券正日益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安永大中华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唐嘉欣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继发达国家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这使得绿色债券在全球范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10月22日,中英两国在伦敦发表的《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明确提到,中英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的气候变化问题。“解决气候和环境风险将成为中英双方投资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多的投资将投入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中,而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发行绿色债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唐嘉欣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绿色债券是全球近年来在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绿色债券最多的4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与传统债券相比,绿色债券要求募集的资金一般投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水处理、低碳交通、节能建筑、土地利用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就全球市场而言,自2007年第一支绿色债券发行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全球总共发行了497支绿色债券。在2013年之后,全球的绿色债券呈现爆发式增长,且发行量逐年递增,2014年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365.9亿美元。2015年1月~9月,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为256.3亿美元。“绿色债券原则是13家大型国际银行在与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以及其他绿色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磋商基础上制定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绿色债券的方法流程并提升透明度,为新发行者和更多债券认购者提供具体指导。”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主管张顺荣就绿色债券原则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做了进一步的解读。他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有50个绿色债券发行人使用绿色债券原则。此前,绿色债券多用在世行、国际金融公司、欧洲投资银行以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项目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绿色债券作为非常重要的融资工具,这种变化是非常令人欣喜和兴奋的。
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投资大有作为
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日前举办的绿色债券研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以金融手段来助推绿色投资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转型。
马骏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我国要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对我国来说,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发行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目前的估计,每年中国绿色投资的规模至少要达到2万亿元。其中,财政最多能提供15%,还有85%以上的绿色投资需要民间提供资金。因此,必须构建一个绿色金融体系来动员和激励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推动我国产业转型。
某种程度上看,绿色债券增加了利用债券市场使我国向低碳和绿色经济转型的融资机会,能较好地弥补绿色投资缺口。绿色债券适合我国投资领域的典型例子就是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如绿色建筑、公共交通、水和能源等。这类项目需要很高的资本投入,但也需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日渐成熟,债券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融资工具,绿色债券可以帮助解决或者缓解很多绿色投资项目的期限匹配问题。很多绿色的项目,尤其是那些基础设施的绿色项目,其还款周期很长,可能是5年甚至是10年,但是银行负债的平均期限只有5~6个月,如果没有债券这种工具的话,就比较难以匹配。”在马骏看来,由银行来发行绿色债券,可以用来支持银行的绿色信贷;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则可以支持企业的绿色投资。如果绿色债券能够获得投资者所得税减免的优惠,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绿色投资的融资成本。
唐嘉欣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行绿色债券可以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中长期的绿色项目周期相匹配,能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同时还可以成为主动负债工具,改变商业银行存款仍占绝对比重的被动负债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
国家正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构建起由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实现。其中,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高绿色投资、降低污染性的投资。这表明,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逐渐放缓成为新常态,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当前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唐嘉欣分析称,在这种情形下,惟有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力度,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根据安永的研究发现,为了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2015年~2020年期间,我国绿色产业每年投资总额将达到2.9万亿元人民币,5年内的总投资额预计会达到17.4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无疑提供了很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全球投资人在评估企业价值时,也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企业的“绿色”价值,而非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在海外,社会责任基金通过几十年实践发现,企业的社会表现和绩效呈现出非常密切的关系。过去,我国的一些信贷政策中包含了限制和禁止向“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的规定,但是在鼓励绿色投资的正向激励方面明显表现不足。马骏分析指出,在当前情况下,绿色金融的作用不仅是通过降低污染性项目投资回报率及其融资的可获得性来抑制污染性投资,还包括通过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绿色融资的可获得性来推动绿色投资,以此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对绿色投资和绿色产品的偏好。”
“绿色债券也是典型的城市项目融资方式,比较偏重于城市的交通、能源、水处理项目等,如何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碳交易市场来看,通过绿色产业基金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激励企业改进绿色发展目标。目前,国内的绿色投资基金产品缺乏,导致有生态环境投资倾向的投资者缺少投资渠道,应该鼓励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进入绿色生态投资领域,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完善绿色投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绿色投资基金指数。此外,政府也可以做一个引导性基金,包括绿色担保基金等,通过绿色担保合作,来推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发展。
马骏表示,针对目前我国在绿色债券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配合绿色债券的发行,统一规范发债流程,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推进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同时起草绿色债券相关的指导性意见,这个指导性的意见会在近期公布。关于绿色债券的发展,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例如绿色债券指数的开发工作。这个指数也可以作为一个产品,提供给包括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群体。“有可能到明年的时候,再看全球绿色债券发展的发布图时,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发行绿色债券交易最活跃的一个地区。”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前景也得到了张顺荣的认可。他表示,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愿意为绿色债券原则发展和中国国内绿色债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绿色债券指导意见更加贴近市场、特别是贴近有意愿发行绿色债券的发行人和投资人。希望结合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经验,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时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和相应的融资手段。(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