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6 作者: 卞永祖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一季度国内很多产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使得一季度GDP下降6.8%。然而,在积极地复工复产推动下,二季度GDP逆转为上涨3.2%。如果同世界上其它国家做个简单对比,就能体会到这个数据的难能可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预计,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将会下降37%,欧洲国家经济萎缩也将超过两位数,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谓一枝独秀。
作者卞永祖系中国人民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本文刊于7月29日《人民画报》。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一季度国内很多产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使得一季度GDP下降6.8%。然而,在积极地复工复产推动下,二季度GDP逆转为上涨3.2%。如果同世界上其它国家做个简单对比,就能体会到这个数据的难能可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预计,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将会下降37%,欧洲国家经济萎缩也将超过两位数,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谓一枝独秀。
凸显三个亮点
从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个亮点:首先,对比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发现,二季度不光是GDP有所增长,而是各项经济数据与一季度对比都有一个全面的好转。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4%和4.4%,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2%和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9%和-1.8%,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6.1%和-3.1%,进出口分别为-6.4%和-0.2%等等。可以说,在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困境后,国内的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社会需求也逐渐恢复,从而带动经济开始加速发力。另外,中国作为传统出口大国,二季度复工复产率显著提升,产能得到恢复,有能力在保障国内居民需求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出口,这也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明显好于预期。
第二,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很大,但是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改革步伐并没有停顿。上半年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8 ,比去年同期有所缩小,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形成了鲜明对比。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政策措施,就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部署,这直接推动了高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分别达到32.0%、21.8%。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就业形势整体保持稳定,各项指标好于预期。比如,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4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也低于两会上提出的6%的目标。可以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就业稳定才能促进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总内需,这也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综合措施促增长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严峻环境下,上半年中国经济逐步复苏,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努力:
首先,中国政府以人民利益为中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疫情后期,坚持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为企业开展经营、经济恢复正轨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次,各级政府牢牢把就业问题作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的抓手和入口,无论是“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还是“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就业问题始终是首要问题。政府千方百计为企业招工、用工提供方便,并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单独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从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看,工资仍然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只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才能保持稳定。而这也是中国扩大内需市场的基本前提。
第三,政府宏观政策精准有力,有力保障了经济的政策运转。比如,货币政策在保持适当宽裕的同时,并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坚持精准施策。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度前所未有的支持政策,比如,大幅减免缓税收,降低融资以及租房、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保证了它们持续经营,也为整个经济体系健康运行打下基础。
重视困难与不足
可以说,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为全年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在看到上半年经济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仍然存在的不足和面临很多困难。例如,自进入到二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去年同期相比仍处于下降的趋势,6月份同比下降1.8%。可见,尽管有着诸多政策利好的加持,国内消费仍没有完全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数据也显示,居民收入有所下降,企业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就业环境还需改善。
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中国目前仍然面对着人口老龄化、过于依赖投资、工业生产低效率和债务过高等结构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可能导致某些领域的改革迟缓,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改革之间平衡,把疫情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改革的动力。
最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国际贸易的急剧下滑必然对中国大量外贸企业造成沉重打击,同时,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这对全球产业链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对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融资环境造成冲击。
由此可以看出,疫情在给中国经济制造了重大阻力的同时,也在倒逼中国加快在经济各领域的深度改革,破除发展中的障碍,全面激发要素活力,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