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人,往东怕海,使得海洋开发迟迟滞后于国家需要;向西则惧沙,塞外、黄沙、边域、荒漠等概念图景桎梏着中国人的思维。大部分中国人都“蜗居”、“猫居”、“挤居”在狭小的东部几大平原地区,这是中国人生存空间的尴尬,也是中国人需要克服的思维定势。现在,国家已经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不妨进行一轮“沙漠强国”的新战略理念探讨。开放性的思维,就是要在过去忽视的领域多下力气,东西两个方向如果都能成功地深入战略拓展,民族真正复兴必有希望。
文/王文 该文刊登在《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6日05 版)
大部分中国人都“蜗居”、“猫居”在狭小的东部几大平原地区,这是中国人生存空间的尴尬,也是中国人需要克服的思维定势
近日到库布其参加国际沙漠论坛,被当地“沙漠绿色经济”彻底震撼。原本以为,曾一夜间就可刮到北京的这片沙漠,肯定是风沙漫天、人烟稀少,没想到沿途郁郁葱葱,上百公里高速公路边布满绿色,将沙漠牢牢地控制住。25年间,5100多平方公里、约1/3的库布其沙漠变成了绿洲,10多万当地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超3万元。
去牧民家了解“发家”秘密,答案并不复杂:种甘草,卖给中草药厂,制成名贵药材,还种沙柳和胡杨。这“沙漠三宝”抗风沙,耐寒、耐旱、耐盐碱,生态和经济价值极高。大部分牧民家小汽车、摩托车、各种电器一应俱全。一位同行的美国环保专家不禁感慨,这儿比我们内华达州好。美国人只会在沙漠里建赌场(拉斯维加斯),中国人却能治沙,还让那么多穷人变富!另一位伊朗专家也拼命收集英文材料,希望将这种“库布其模式”引入同样受沙漠困扰的伊朗。
近些年来,许多地区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有的找不到发展资源,有的传统资源枯竭,有的产业转型艰难,库布其另辟蹊径、剑走偏锋的发展模式说明,发展机会往往存在于开放性的思维当中。
给库布其算几笔粗账就可以发现,这种发展模式完全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绿色银行”。第一,“沙漠三宝”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10,且还不算生态效益;第二,利用沙漠内的劣质煤、沙柳等生物质资源进行土壤改良与肥力增加,乙二醇等清洁替代能源,以及利用沙漠日照的规模化太阳能资源,年产值潜力超过千亿元;第三,沙漠附属产品如膜砂、涂料、沙漠艺术品等,投资潜力不可限量。
这么有前途的产业长久以来却被忽视。目前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10多个,1/4陆地面积受荒漠化困扰,且每年以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在中国,约27%国土面积属于荒漠,去过中西部尤其是西北各省、内蒙古等地的人,都会为那里人口稀少、偏远落后的景象扼腕。由于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中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都东南飞”,直接冲击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倘若能在推广库布其的治沙经验,充分运用科技与市场的力量,变废为宝,变沙为金,完全可以开拓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人,往东怕海,使得海洋开发迟迟滞后于国家需要;向西则惧沙,塞外、黄沙、边域、荒漠等概念图景桎梏着中国人的思维。大部分中国人都“蜗居”、“猫居”、“挤居”在狭小的东部几大平原地区,这是中国人生存空间的尴尬,也是中国人需要克服的思维定势。现在,国家已经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不妨进行一轮“沙漠强国”的新战略理念探讨。开放性的思维,就是要在过去忽视的领域多下力气,东西两个方向如果都能成功地深入战略拓展,民族真正复兴必有希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