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发言

巴西专家为何说中国是当代保护人权的典范?

发布时间:2025-07-31

作者拉斐尔·布拉西尔系巴西国会金砖国家议会前线高级顾问,本文转自7月29日环球时报研究院

【编者按】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议日前在巴西圣保罗举办。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个国家的130余位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代表就数智时代的人权保障及环境、气候与人权,中拉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等议题展开讨论。许多嘉宾都认为,摆脱西方国家对于人权问题的界定,建构自身对于人权发展的定义迫在眉睫。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选取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供读者参考。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现场。图源:人大重阳公众号

巴西和中国巩固了对双方都卓有成效的战略合作关系。正如我去年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所阐述的那样,中巴两国共同发声,主张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新兴国家的正当利益和需求,以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公正的未来。通过倡导多边主义,巴西和中国都坚持认为,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革,以促进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重要的多边机构,比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我们实现了全球南方国家间合作的理想。例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最近批准了近70亿美元用于将在巴西实施的29个项目。金砖合作机制无疑证明了拥有不同文化和传统的国家可以携手共进。其成员数量的扩大,清晰地彰显了这一战略合作机制的成功。

目前,巴西的电力结构中约89%由可再生能源构成,包括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因为巴西的发展进程正以可持续的方式推进,这一比例值得庆贺。近年来,太阳能和风能在巴西的发展势头迅猛。在激励措施和投资不断增长的推动下,这些能源帮助降低了巴西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使巴西的能源结构实现了多元化。

中国为巴西可再生能源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众所周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政府已在全球投资了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巴西也有多个重要项目从中获益。作为一名巴西人,我希望巴西能对中国资本更具吸引力。巴西保障了制度环境的稳定性和法律的安全性,但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其中的关键就是可预期性。中国也计划进一步投资能为巴西带来社会和环境效益的项目。

具体就本次讨论会的核心议题而言,巴西和中国都认为,人权的实现应通过满足人民真实渴望的社会进步来达成,而非依靠捍卫模糊且主观的原则。

我想以中国作为当代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国家典范。我近期刚从这个伟大的国家回来,亲眼见证了中国在诸多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从北到南,我看到了那里的人民团结奋进并为此深感自豪。中国的铁路运输系统有着令人惊叹的水平。此外,即便在中国的最大城市,也有着令人钦佩的治安水平,以及为全体公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医院网络。

在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方面,巴西和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世界的榜样。我想强调的是,紧密联结中巴两国的纽带牢不可破。我们的人民因一个共同的强大理念而团结一致,即建立互利共赢、富有成效的长期伙伴关系。我们坚信,可持续发展与人权理念紧密相连,因为每个人都应享有在健康、平衡的环境中实现经济繁荣的权利。

《环球时报》2025年7月29日第13版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